首页/ 要闻速递 / 时政新闻 / 正文
延安市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工作提质增效——

让科创种子落地生“金”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4-08-06 08:19 作者:王婕妤 郝颖

七月十六日,延安大学绿色循环产业校企研发中心,学生在做实验。记者 郝颖摄

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延安市多措并举推动科技创新工作提质增效,让科创种子落地生“金”。2023年,延安市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7.93亿元,较上年增长34%,位居全省前列,为历年来延安市增量最高。今年以来,延安市共登记技术合同399份,成交额达8.61亿元。

“我们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支撑,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为关键,不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引领延安经济高质量发展。”8月2日,延安市科技局局长牛志权说。

搭建平台 厚植科创沃土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延安市全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助力当地产业发展“聚木成林”。

7月29日,陕西粟米科技有限公司的智慧能源技术联合研发实验室里,技术人员正在与高校科研人员研讨技术。

成立于2018年的陕西粟米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研发智能生产整体解决方案、实现油气田精细化管理的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该公司入驻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得到秦创原“红色筑梦”基金的资金扶持。

“如果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的科研进展不会这么顺利。”陕西粟米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经理曹萌萌说,“‘红色筑梦’基金解了我们公司的燃眉之急。通过秦创原平台的牵线搭桥,公司与西安邮电大学联合成立智慧能源技术联合研发实验室,科研进展得到有力推动。”

陕西粟米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是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聚合创新资源、加速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的一个生动例子。2021年11月运营以来,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不断服务园区入驻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迈步,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优质土壤。

“去年,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成为秦创原总窗口的联盟成员单位,获得‘全国版权示范基地’称号,被认定为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牛志权介绍,“今年,园区新入驻企业和机构40家以上,转化科技成果20项以上;评选各类科技人才和团队50名(支)以上;新建省市各类科技创新研发平台50个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0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0亿元。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已成为延安市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创新活力涌动。”

此外,延安市积极支持苹果研究院和各类创新平台建设,以实施省两链融合山地苹果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重点专项等省市科技项目为抓手,积极搭建延安苹果研究院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延安大学合作交流平台。今年,延安市创建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创新平台50个以上,升建省级创新平台5个以上。

破解难题 滋养科创园林

当前,延安市瞄准科技创新供给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堵点,做深做实挖成果、抓对接、促转化等重点环节的工作,推动供需精准匹配。

7月17日,延安市博士服务团来到位于延安市新区的延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展科技服务进企业活动,围绕企业发展相关技术难题解决情况进行回访。

“去年,我们开展了企业需求调研,在延安市科技局的协助下与延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合力解决该公司井下数据传回慢、保存难的问题。”延安市博士服务团联络人岳二林介绍,“为了破解难点,我们研发了适合该企业的大数据处理系统,并将这一系统呈现在大屏幕上,让井下数据一目了然。”

“过去,工地的情况难以实时传回总部,工作效率低下。”延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罗鹏说,“现在,通过这套大数据系统,企业不仅可以实现井下视频监控、语音播报等,还能进行生产数据挖掘分析,为工作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科技研发是解决产业发展瓶颈问题的重要手段。延安市制定印发博士服务团进企业服务实施方案,组织延安大学155名博士深入延安市规上工业企业和科技型企业逐户开展科技服务,挖掘技术需求267项、解决技术难题40多个,签订技术需求合作协议33项,涉及金额825万元。

为进一步推动产业创新,延安市梳理重点产业链的关键技术需求和瓶颈问题,积极争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同时,延安市加快省市联动“煤炭绿色智能开发”计划项目实施,成功开发出极薄煤层绿色智能化开采装备,并申请专利13项,制定企业标准3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家。

转化成果 结下科创果实

除高校团队进企业解决难题外,高校的科研成果也逐步走出校园,实现成果转化落地。

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工厂车间并非易事。延安市如何实现科研成果有效转化落地?

为有效加强科创支持,延安市制定印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八个专项行动”,促成企业与高校院所签订科技合作协议234项,签约金额4596万元,27项本土“三项改革”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延安市高度重视人才这一创新的重要资源,积极引进“煤矸石路基绿色低碳新材料”“二氧化碳及工业废盐资源化利用技术”等项目,让一系列科创成果在延安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7月30日,延安大学绿色循环产业校企研发中心,各类实验设备摆放整齐,身穿白色实验服的学生正全神贯注地投入实验中。

近日,由延安大学教授付峰、特聘教授周春松带领的团队正在开展“二氧化碳及工业废盐资源化利用技术”项目的研究。“我们团队研发的设备已经在延安的万吨级项目成功投产,并持续稳定运行2年,投用效果很不错。”周春松介绍,“在延安‘三项改革’政策的支持下,我们在延长县注册成立了陕西兴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计划今年在延长县建设项目生产再加工生产基地,回收陕北地区废盐进行资源化利用。”

除了引进人才,推进科技创新,还要梳理科技“家底”,找出有本地转化价值的科技成果。当前,延安市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专班,发掘出适合本地转化的项目300余项,有效激发了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活力。

截至目前,延安市已组织3批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带领全市70多家企业赴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江南大学等16所高校进行对接,初步达成合作意向67项,并成功促成“黑毛猪品质提升技术”“肉羊饲料利用率提升技术”等6项科技成果在延安转化,签约金额达188.82万元。

“未来,延安市科技工作将继续围绕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主旨,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创新生态,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贡献力量。”牛志权表示。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