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速递 / 时政新闻 / 正文

破藩篱,为科技创新赋能

——陕西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系列报道之一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4-07-11 08:19

在“三项改革”各项政策的支持下,西北大学教授马劲风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领域5项发明专利成功转化落地,助力榆林能源化工园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三项改革’打破了成果转化中的制度藩篱,大大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没有了后顾之忧,大胆干就行了!”7月8日,马劲风表示。

如今,陕西有很多像马劲风这样的科研人员,积极投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推动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长期以来,“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是高校院所科研人员面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普遍心态。破题的唯一方法是改革。

2022年3月,省委、省政府在总结凝练西北工业大学等5所高校改革经验、试点探索的基础上,在全省启动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探索出一条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促进经济增长的“陕西路径”。

“‘三项改革’针对科技成果转化中‘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的痛点堵点,着眼于从操作层面破除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省科技厅科技战略规划处、创新体系与政策法规处处长马云介绍,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是将职务科技成果从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中退出进行单列管理,消除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科研人员对国有资产流失的担忧;人才评价职称评定制度改革是建立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畅通人才发展通道;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支持科研人员将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以现金出资方式,入股科技型企业,为科研人员参与市场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2022年12月,在全面总结“三项改革”试点工作基础上,陕西聚焦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不会转”“转得慢”等问题,制定印发了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的十条措施,包括“先试用后付费”“权益让渡”“先投后股”等10方面27条举措,构建起更为完善的政策体系。

2月1日,修订后的《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正式实施,将“三项改革”相关举措纳入其中,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在此基础上,陕西进一步将“三项改革”范围扩大至医疗卫生机构和在陕国防科研单位。

与此同时,高校科研院所也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成果转化模式,推动改革不断走深走实。

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理工大学等试点高校积极探索科技成果“先试用后付费”,将630余件高价值专利向省内140余家中小企业免费授权使用。西安理工大学等省属高校分别与陕汽、法士特、比亚迪、陕煤等龙头企业建立委托研发与成果转化合作模式。陕西科技大学分别与西咸新区沣东管委会和西安市未央区政府共建2个“三项改革”综合改革试验区。618所等国防单位与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建立联合创新孵化平台,探索央地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新模式。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探索“临床经验—药学研究—临床试验”全链条特色制剂与新药研发转化模式。西咸新区向担保机构、保险机构提供100万元为试点单位和中小微企业提供后付费风险补偿……

“三项改革”有效打通了科技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渠道,改革的“小气候”正演变为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大生态”,加快推动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

2023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4120.99亿元,比2022年增长34.96%。其中,就地转化技术合同35124项,占全省的50.38%;就地转化技术合同成交额1601.17亿元,占全省38.86%,较2022年分别提升11.1、4.5个百分点。

截至6月底,全省试点单位扩大至156家,9.3万项职务科技成果实施单列管理,2.5万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研人员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企业1572家,576名科研人员凭借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实现了职称晋升。

“三项改革”典型经验做法获得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通报表扬,并且得到全国人大科学技术进步法执法检查组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认可。

“目前,我们正在起草新版集成政策,并根据不同试点主体,不断充实和丰富‘三项改革’的内涵,推动‘三项改革’不断深化。我们还将持续发挥‘三项改革’点火器作用,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支撑陕西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军表示。(记者 张梅)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深刻阐明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强调“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这为我们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指明了方向。

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的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涉及范围之广、出台方案之多、触及利益之深、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打开新局面,科技管理体制实现重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布局,创新主体和人才活力进一步释放,为建成科技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创新是陕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所在、底气所在、优势所在。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陕西要实现追赶超越,必须在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陕西坚持向科技创新要发展新动能、要经济贡献力,以改革为动力,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从立框架、建制度向提升体系化能力、增强体制应变能力转变,探索和优化决策指挥、组织管理、人才激励等方面体制机制创新,蹚出一条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促进经济增长的“陕西路径”。

当前,围绕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陕西正以构建“六个体系”、争做“六个示范”为着力点,在深入开展“三个年”活动中优服务、提效能,以秦创原建设和“三项改革”扬优势、育新质,在大抓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中补短板、强弱项。这就必须牢牢把握科技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更多智慧、更大魄力、更有力的措施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科技竞争优势,以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释放的强劲“动能”,提升我省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势能”。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运用好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八个坚持”的重要经验,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统筹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加快科技强省建设,更好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以“三项改革”试点牵引科技体制改革,健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分类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完善科技奖励、收入分配、成果赋权等激励制度,既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又使科技创新成果能及时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秦创原建设破除制约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造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服务机构等主体高效协同,知识、技术、资金、人才、数据等要素集聚融通的产业创新生态,加快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和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要增强系统观念,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提供充沛源头活水和强大智力支撑。要坚持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科学管理,抓好能力建设,切实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做好服务保障。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是建设科技强国、科技强省的紧要任务,也是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决破除阻碍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科技竞争优势,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塑造发展新优势,更好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更好助力科技强国建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不断书写陕西科技创新新篇章。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