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超出预期。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背景下,我国经济起步平稳、开局良好,为全年实现经济增长5%左右的目标奠定了扎实基础。比较分析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可以清晰看出,经济回升向好的主要动力来自供给端的全面修复改善,如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工业保持较快增长、整体投资增长的反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的改善等。相较而言,最终需求的恢复稍慢,主要表现为消费与服务业增长偏弱,特别是与其巨大的中长期发展潜力相比,稍显偏低,但也呈现出一些新亮点,出现了一些新的结构优化。
供给端持续恢复,拉动经济继续稳中向好
今年以来,供给端的改善是全面的,不仅有中观层面如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发展做支撑,而且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都有了积极的响应。
供给端中观层面改善在先,主要体现为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发展上。2023年以来,我国产业发展出现了两个重大突破。
一是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厚积薄发,开始形成全球性优势。我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保有量不仅持续位居世界首位,而且出口增长强劲。近年来,我国“新三样”优势凸显,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势头强劲。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11.5万辆和2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2%和31.8%,市场占有率达到31.1%。新能源汽车出口30.7万辆,同比增长23.8%。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形成全球性竞争优势。汽车是制造业的支柱,一般来说,世界经济强国往往都是汽车强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也不断取得突破,这是我国制造业正在实现由大转强的重要标志。
二是在产业发展层面的突破,即关键核心技术中的核心技术——芯片技术的重大突破。多年来,反映新质生产力整体发展水平的高新技术投资与增加值增速都显著快于整体制造业和服务业。今年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比上年四季度加快2.6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0.8%、12.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2.7%。这表明,我国产业结构稳步趋优,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在产业发展层面实现新的突破。
受前期供给端中观层面持续改善的影响,今年以来供给端宏观层面的修复较为强劲,主要表现为工业和投资的整体持续向好。无论是与2023年同期还是全年相比,工业增长都明显加快,今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分别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平均值加快3个和1.5个百分点。其中主要是制造业强劲恢复,一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并拉动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高达6.9%。这也反映在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的回升上,3月份我国制造业PMI为50.8%,比上月提升1.7个百分点,再次回到景气扩张区。
推动一季度经济总量增长超出预期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相比于2023年三、四季度,投资增长出现了明显的反弹。投资是中间需求,在我国经济呈现较显著的供大于求的运行态势上,投资在改善供给端的作用明显大于需求面,因此,投资的改善主要反映在供给侧。一季度固定资产(不包括农户)投资增长4.5%,比去年全年和去年四季度均加快1.5个百分点。分领域和分产业看,投资的主动力与供给端产业面相一致,主要是制造业或工业投资的加快。一季度制造业投资增长9.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3.4%。与2023年相比,基础设施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也对改善供给端宏观层面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与供给端中观层面和宏观层面改善相对应的,是供给端微观层面的改善,主要反映为企业效益的改善。1—2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141亿元,同比增长10.2%。企业效益的改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产业效益结构的改善。随着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的持续下降,企业利润特别是消费品生产企业的利润出现了大幅回升。二是国家多年减税降负的财政货币政策,特别是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整,金融与财政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量明显加强,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切实减轻了税负和融资成本。三是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发展,提升了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的投资回报率。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消费端出现一些可喜的亮点
相较而言,经济增长的需求端恢复却稍显滞后,主要是内需中的消费增长与中长期发展潜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这也充分表明,我国发展具有坚实基础、诸多优势和巨大潜能。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例,根据笔者的估计,未来二三十年,我国消费(小口径的社会消费品总额)年均有7%以上的增长潜力,而一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仅增长4.7%,还没有达到消费的中长期潜在增长率。短期经济运行中,投资强消费弱、供给强需求弱的态势还未得到根本改变。需求端主要是最终消费的全面恢复还需要一个过程。而且,我们从2023年以来的消费增长中还可以看出一些可喜的亮点。主要有:汽车消费稳定增长、服务消费特别是旅游文化娱乐支出快速增长、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明显快于产业用电量的增长等。2023年我国汽车总产销量首次突破3000万辆,按照家庭全面普及的趋势,我国现在的产销量远未饱和,未来10—15年有望增长1倍。今年一季度我国汽车产销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同比分别增长6.4%和10.6%。2023年以来,我国旅游及其相关产业人气显著恢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稳步增长。
最令人欣喜的是,我国用电结构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其中主要反映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引起的消费结构变化,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累计233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为22372亿千瓦时。尽管工业用电仍然严重偏高,节能减排压力依然较大,但用电结构却出现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服务业用电量增长远高于第二产业。一季度第三产业用电量42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3%,占比18.1%,增速比第二产业高6.3个百分点。二是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快于生产用电(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一季度城乡居民用电总量为37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0%,分别比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用电高4个和2.2个百分点。
从未来趋势看,未来我国居民消费有巨大的成长空间,人均消费总量目前不到5000美元,如果我国在三十年后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我国人均居民消费有10倍的增长空间,未来经济总量增长主要还是要靠消费。从这一层面看,经济在供给端已实现全面恢复的基础上,下一步的政策要着力于扩大最终需求,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创造更多的高端就业岗位,在扩大消费的“能、敢、愿”三个方面出更多的实招好招。
总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持续用力,各项政策和新出台的一系列措施正在加快落地、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市场信心稳步回升,这既充分表明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也为下一步全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提振了信心、夯实了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