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小麦喜获丰收。 陕报记者 袁景智摄
设施农业蓬勃发展。陕报记者 艾永华摄
苹果产业如火如荼。陕报记者 艾永华摄
无人机喷洒防冻剂。 陕报记者 袁景智摄
6大特点 特点1 聚焦保障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作为粮食供给紧平衡省份,我省稳产保供压力很大,必须从讲政治高度抓粮食生产。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陕发〔2021〕1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要稳固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确保“十四五”期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切实抓好生猪生产恢复。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实施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培育一批优质、高产的品种,为打赢种业翻身仗贡献陕西力量。要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回头看”和耕地“非粮化”排查摸底,坚决守住耕地红线。 特点2 聚焦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党中央决定设立5年过渡期。《实施意见》提出,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要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实施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升行动,帮助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脱贫人口及时就业,推荐、确定部分脱贫县作为国家级、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进行集中支持。要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完善基层主动发现机制,开展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实行分层分类帮扶。 特点3 聚焦持续发展特色产业 《实施意见》提出要持续发展特色产业,深化“3+X”特色现代农业工程,突出果业优化品种和区域布局,稳定设施农业规模,做大做强奶山羊产业,培育更多“小木耳、大产业”式的区域特色产业,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全产业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持续推进“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开展国家、省、市、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四级联创”。 特点4 聚焦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 农民收入偏低是我省“三农”工作最突出的短板。《实施意见》提出要围绕提高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精准施策,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要从健全统筹城乡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群众参与度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深入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等方面持续发力,让农民多就业、就好业。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强化延链补链强链,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小农户的发展能力。要鼓励社会资本下乡,与农村集体、农民群众合作开发闲置土地、房屋资源,拓宽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要落实好民生保障普惠性和兜底救助类等政策,探索建立普惠性农民补贴长效机制,确保农民转移性收入适度增长。 特点5 聚焦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乡村建设是补上农村现代化短板的重要抓手。《实施意见》从加快村庄规划步伐、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优先发展乡村教育、全力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统筹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等方面进行了安排和布局。把2021年确定为乡村建设规划年,积极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全面改善水、电、路、气、房等设施条件,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推进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处理,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 特点6 聚焦持续深化农村改革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推动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实施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重点领域,进一步加大省级预算向农业农村倾斜力度。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家庭农场,深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创建,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新发展,扶持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巩固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成果,实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壮大示范行动。 (省委农办秘书处 刘守峰 张立新 孙镇坪) 陕报记者 艾永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