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为先。近年来,神木市面向乡村振兴“主战场”,以“人才强基”为突破口,构建“引才、育才、用才”全链条机制,推动各类人才向乡村一线聚集,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构建开放多元引才体系,拓宽乡村人才“蓄水池”。神木市坚持“需求导向、精准施策”,打破传统引才壁垒,创新柔性引才机制。一方面,降低基层岗位门槛,放宽专业、年龄、学历等限制,今年以来共招录基层公务员25名、“三支一扶”人员5名,吸引青年人才扎根乡村。另一方面,围绕乡村产业需求,建立“项目合作+顾问指导+候鸟服务”等灵活模式,引导企业、合作社与技能型、紧缺型人才精准对接。目前,已打造陕西华和实业有限公司、贺家川镇丰劳山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等7个“人才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点”,并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形成“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良性循环。
打造梯次培育格局,锻造乡村振兴“生力军”。乡村振兴是篇大文章,既需要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的引领,也需要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去推动。在高端人才引领上,神木市每2年评选一次“有突出贡献专家”,现有黑豆玉米种植、畜牧养殖等农业领域专家10人。在村级后备力量培育上,按照“双好双强”标准,吸纳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致富能手等优秀人才进入村干部后备队伍,已储备村级后备力量1618人。在高素质农民培育上,持续推进“领军人才”培育、“头雁计划”、致富带头人培训等一系列人才培养战略,目前,全市共有持证高素质农民2710人,其中高级88人、中级301人、初级2321人。
完善用才激励机制,释放人才效能“最大化”。乡村振兴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平台,只有坚持“以用为本、人岗相适”,才能推动人才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坚持用当其时,抓住干部成长发挥作用的黄金期,选派了34支驻村工作队、32名驻村第一书记到乡村振兴一线,帮助强组织、兴产业、抓治理、优服务,实现人才培养淬炼与助推乡村发展的双赢。坚持用当其长,累计选派100余名科技特派员下沉一线、服务乡村,让科技人才领衔破解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坚持用当其位,召开了专题会议,提前谋划新一轮村“两委”换届准备工作,做好分析研判,坚持高位选人,争取把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领头雁”选出来。
下一步,神木市将“真心”引才、“精心”用才、“暖心”留才,让人才的“活水”源源不断流向乡村,浇灌出乡村振兴的累累硕果。
供稿:神木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