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彬州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以求贤若渴之心引才聚才,以夯基垒台之举育才强才,以筑巢引凤之策爱才留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奏响了彬州人才事业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铿锵乐章。
创新方式引才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突出政策引领,常态化引才。持续扩大党政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常态化引进范围,用好公务员、事业编、特岗教师等人才引进方式,全年招录公务员35名,引进硕士研究生、医学类本科生、特岗教师等事业岗位专业技术人才144名;坚持以高层次人才和行业急需紧缺人才招引为重点,出台《彬州市进一步加强企事业单位招才引智工作实施办法(试行)》,以丰厚的引才津贴和安居补贴,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来彬创新创业,组织教育、卫健、能化等10家企事业单位赴武汉大学“组团式”现场招聘,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突出校园招聘,精准式引才。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出台《关于设立彬州市医疗紧缺人才培养资金实施方案》,市职业教育中心、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赴陕西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参加应届毕业生校园现场招聘会,签约教育类硕士研究生4名,医学类定向本科生10人,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生9人。
注重合作协作,柔性式引才。加强协作办学,深化“外引内培”,新增咸阳启迪教育托管新民镇初级中学,托管学校达3所,引进教育管理人才6名,外聘内培优秀校长5名。加强与知名医院合作,市妇计中心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挂牌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技术协作单位,特邀陕西省人民医院南晓强、贺荣荣,陕中附院窦群立、王卫刚等多名专家教授来彬坐诊,采取“周末专家”“假日教授”形式,定期开展临床指导、学科建设等支医帮带活动,不断提升我市医疗水平。
突出科技驱动,联动式聚才。印发《彬州市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方案》,建立科技专家人才库,聚焦市域重点产业,选派科技特派员,深入全市各中小企业、镇村产业园,开展各类科技指导活动100余次。开展第三届“人才兴咸”大会彬州市“人才周”系列活动,邀请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等专家教授来彬,举办“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专题讲座、高端能化人才集聚平台集中授牌、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专家县域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为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人才力量。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36户,高新技术企业19户。
紧盯产业聚才搭建产才融合新平台
聚焦“首位产业”,搭建高端人才平台。按照“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思路,聚焦能化“首位产业”,依托新民高端能源化工园区孵化基地,按照产业规划厅、人才会客厅、院士(专家)工作站、“双招双引”工作站、科创中心、人才服务站等功能布局,搭建高端能化产才集聚平台,构建“高端人才+产业项目+技术创新+资金支持+服务保障”五链融合模式。出台《关中(彬州)高端能化产才集聚平台激励十条措施》,加强与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等23所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成立咸阳智聚精细化工研究院,先后汇集“两院”院士3名、博士34名、硕士97名,专家科研团队16个,招引企业项目26个,践行“科技研发在高校·中试转化在彬州”模式,形成“企业+人才+项目+创新”产学研长效发展机制,为推动彬州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聚焦“特色产业”,搭建乡村人才平台。持续开展“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评选活动,依托彬州梨种植、中药材种植,新评选出2家“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全市累计评选出五批13家县级“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成功创建1家咸阳市级“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拨付经费补助50万元。建成6个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及4个行业人才驿站,建设乡村人才信息资源库,搭建乡村人才联系服务机制,开展乡村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产业指导服务60余场次,累计培育乡土人才1500余名,不断促进乡村人才振兴。
聚焦“职普融通”,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在咸阳市率先开展综合高中班试点,建立以普通高中课程为主、职业教育专业技能课程为补充的课程体系,首年开设4个班招生197名,构建了职普融通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市职教中心与7所高职院校签订“3+2”“3+3”培养协议,与11家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建立“彬州市产教融合战略联盟基地”,在技能大赛中先后斩获6个国赛奖项、41个省赛奖项和59个咸阳市赛奖项。
多措并举育才激发人才队伍新活力
紧盯专业队伍,深化技术人才培育。积极实施“名校+共同体”,组建18个城乡教育共同体,与西咸13所名校结对,向内抱团,向外借力,全年新培养省市级教学能手21名、县级教师108名,彬州市荣获咸阳市智慧教育示范县称号。选派22名村医及1名骨干医师参加咸阳市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培训,开展全市医务人员专业能力培训50多场次500余人次。开展各系列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定,评定初级专业技术人员234人,推荐中级职称评审188人,高级职称评审106人。
紧盯技能提升,强化技能人才培育。投资3100万元建成彬州市公共实训基地,扎实开展“订单式”“定向式”技能培训,全年开展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电子商务师、美甲师、粮油生产技术培训等行业类别就业技能培训14期1200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0余期3100余人次。依托彬州市职教中心“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平台,强化各类职业技能人才资格认定,年内开展职业技能人才等级认定四批次889人,促进技能人才成长成才。
紧盯乡村振兴,实施乡村人才培育工程。实施乡村“头雁”项目人才培育计划,出台《彬州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管理办法》,依托马栏干部学院、彬州市乡村振兴学院、农民田间学校、农广校等培训平台,年内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高素质农民、乡村致富带头人、创业就业人才、电商人才等各类培训班50余期4000余人次,认定高素质农民50名,聘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25名,彬州市回乡创业人才李军锋成功入选全国2024农村直播电商优秀案例。充分发挥179个镇村调解室和586名“五老”人员作用,举办调解员业务培训2场次,累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332起。在全市农业、教育、医疗、科技、文化、法律、电商七个行业领域选派105名骨干技术帮扶人才成立服务团,深入基层医疗、学校、田间地头,开展人才帮带服务活动70余场次6000余人次。彬州梨成功申报咸阳市农产品公共区域品牌。
紧盯文旅融合,壮大文艺人才队伍。围绕重点节庆日,成功举办《中国诗词大会——彬州诗会》、第十五届大佛旅游节、2024年戏曲春晚、元宵节社火展演、花果山灯山会、“欢闹元宵”猜灯谜、“龙吟端午”古诗竞答赛、“翰墨彬州 喜迎华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专题书画展、“汉服进景区,扮靓彬州城”文旅体验等文化活动。拍摄历史文献纪录片《随风至彬州》,打造舞台剧《豳风·七月》,推出长篇小说《公刘儿女》等文艺作品6类283部。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64场次,“戏曲进乡村”80场次,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线下活动23场次。开设书法、舞蹈、声乐、戏曲、剪纸、旗袍走秀等八门全民艺术普及公益课程89节次,累计培训学员8420人次。
优化服务留才涵养人才发展新生态
强化政治引领,凝聚人才“向心力”。在全市人才中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纪学习教育专题活动,结合中央、省委和咸阳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增强人才的政治认同。对评选命名表彰的24名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通过年度考核兑现每人2400元生活补贴,并组织医疗健康免费体检,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人才发展优势,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举办专场招聘,激活发展“新动能”。坚持把稳就业促创业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为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城乡人才和用工企业搭建供需对接平台,组织开展各类招聘会37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1万个,达成就业意向1052人,对有就业意愿的149名高校毕业生提供见习岗位;累计全市新增就业4400人,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99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700万元,创业带动就业达610人。
用心用情服务,架起人才“连心桥”。建立党委(党组)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访谈、慰问看望等形式,常态化开展联系服务活动,畅通人才建言献策渠道,并凝聚人才思想共识,为彬州发展贡献智慧。与红十字会联合成立彬州市教育基金,为9648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各类资助金500余万元,落实艰苦边远地区学费补偿金、“滋蕙计划”项目资金64万余元。高端能化产才服务站,从企业入驻到政策咨询、项目审批、证照办理,全要素保障,让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经营。“招才引智办法”从人才落户、社保办理、职称评聘、科研申报、子女上学、配偶就业等方面,提供全链条服务,让广大人才在彬顺心工作、安心发展、舒心生活。
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彬州市将坚定人才强市战略目标,牢固树立党管人才原则,持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改革,集聚各方优秀人才,奋力开创新时代人才工作新局面,为彬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供稿:彬州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