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才之窗 / 人才服务 / 正文

潼关县:“百名人才服务团”引领振兴的潼关实践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4-12-27 11:17 作者:乔佳玮

近年来,潼关县始终坚持“人才强县、人才兴县”发展方略,以打造“才聚潼关 智汇金城”人才品牌为统领,实施“百名”人才赋能乡村振兴行动,组建高层次人才宣讲团、农技人才助力团、教科人才帮带团等六个人才服务团,大力集聚各类优秀人才,发挥创新引领作用,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强化梯队建设,健全服务机制。高位推动方案。制定《潼关县“百名”人才赋能乡村振兴行动实施方案》,行动实施主体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高层次人才等,组织开展政策宣讲、科技服务、项目攻关等服务基层活动,引导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发挥头雁效应。为充分发挥各领域各行业优秀人才的示范作用,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启动“百名”人才赋能乡村振兴行动,围绕加快推进乡村发展实际需求,组建高层次人才宣讲团、农技人才助力团、教科人才帮带团、卫健人才义诊团、文化人才赋能团、电商人才促销团等六个人才服务团,每个团队由20名左右的专家人才组成,为全县人才搭建服务乡村振兴平台。强化梯队建设。坚持把人才培育作为服务活动的重要任务,为不断增强各人才服务团的“输血、造血”功能,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动能、智慧潜能,在实践中形成县、镇、村三级滚动培养建设机制,及时将各类优秀人才吸纳进服务团,有效壮大帮扶力量。

坚持服务基层,强化辐射带动。整合资源明职责。高层次人才宣讲团、农技人才助力团等六个人才服务团明确各领域服务团成员推荐条件,细化工作年限、专业技术职称、业务实绩等八方面入选服务团成员标准,围绕理论宣讲、技术指导、业务培训等服务项目分类别制定22项工作职责任务。创新模式促服务。采取“共性+个性”服务模式开展系列服务活动,在共性服务方面,各人才服务团根据工作实际,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集体服务活动。服务团成员每年参加服务活动次数不得少于4次。在个性服务方面,实行“镇(街道)乡村振兴人才工作联络站点单、县委组织部派单、人才服务团接单”的全周期服务模式。赋能振兴三个一。开展“聚力乡村·赋能振兴”人才服务月系列活动,农技人才助力团等人才服务团以一次集中服务、一次技能培训、一次点对点帮扶指导“三个一”方式开展系列活动,通过技术攻关、科技推广、技能培训、技术咨询、现场指导、惠民义诊等形式,先后开展服务活动12场次,打通了人才赋能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

深化业务指导,助力乡村振兴。搭建交流平台。“百名人才服务团”全面加强对农技、教科、卫健、文化等领域的指导帮扶,教体人才帮带团在桐峪镇中心小学开展“人才帮带聚力乡村,赋能振兴教育均衡”送教下乡活动,为城乡教育搭建桥梁,实现资源共享,为乡村教师提供学习、交流、提高平台。培育乡土人才。各服务团制定年度活动安排,坚持团长引领和骨干凝聚,以行业专家、业务骨干、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为主体,积极培育乡土人才。教科人才帮带团成员、渭南市教学能手、代字营镇中心幼儿园园长张爱玲开展“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大先生”专题讲座。农技人才助力团成员、软籽石榴领域土专家孟卫红在金桥果业培训基地讲解了软籽石榴冬季修剪、施肥技巧等冬季管理技术,通过系列服务活动,培养了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注重振兴实效。卫健人才义诊团开展义诊活动、女性健康知识讲座、卫健医共体对口帮扶等活动,为村民进行问诊和健康咨询服务,接待群众200余人,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册1000余份。文化人才赋能团开展“同赴潼村 同兴乡村”文化志愿服务、“四送六进”文化惠民活动、戏曲惠民演出等活动20余场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百名人才服务团”累计指导培育高素质农民150余人、学科骨干教师320余人、医护工作人员200余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供稿:潼关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