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4年,汉阴县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紧扣引、育、用、留全链条集中发力,着力构建人才“蓄水池”,不断提升人才竞争力,释放人才的内在动能,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能力。
系统谋划“全方位”引。坚持顶层设计与高站位谋划相结合,制定年度人才工作重点任务清单,聚焦县域新材料、富硒食品、生态旅游、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人才需求,深化校地合作,实施“双招双引”“三张清单”“百名博士助百企”“归雁兴汉”等机制,建立引才聚智“三张清单”105个,推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吸引50余名专家来汉发展和服务。突出“真金白银”引才,落实《吸引高端人才若干政策措施》《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亲商安商富商九条承诺》等政策,及时兑现专家工作站建设、柔性引进人才、服务保障等补助资金。
因材施教“本土化”育。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突出“就地挖潜”育才,重点在人才培训、技能提升等方面下功夫,促进人才能力提升,实施“党政人才优化提能、教育卫生人才培养、产业技能人才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等十项工程,建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中式烹饪、焊接、家政服务汉阴工作站,通过“线上+线下”“理论+技能”“内育+外培”等全方位做好各领域人才培育,2024年累计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电商直播、乡村工匠等各类本土人才培训3470余人,培育家电维修、家政服务、烹饪等本土技能人才2023人,推动更多人才深耕一线、服务发展。培育出一批“田秀才”“土专家”。
人尽其才“针对性”用。突出“搭建舞台”用才,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建“专家工作站”、本土人才提技建“乡村人才超市”、乡村头雁提能建“练兵场”,构建以“专家人才+高技能人才+乡土人才”的“组团式服务”机制,组建6个具有中高级职称职业农民“结对帮扶技术指导团队”,发挥4所田间学校和6所科研院校汉阴研究实训基地及14个产业领域专家站的作用,引导各类人才向基层一线集聚流动、在基层一线建功立业。
优化生态“贴心式”留。聚焦赋能人才发展和促进安居安心乐业,倾力涵养拴心留才“好生态”,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落实县级领导联系服务重点人才专家制度,提升精准服务力度,通过“政策上门讲、意见上门听、服务上门办”的方法,做优人才助企“最后一米”,通过人才公寓、绿色就医通道、子女上学优先选择、配偶就业安置等举措解决好人才“关键小事”,以精准服务的“用心”换取人才的“真心”。强化典型宣传,善用媒体,全方位宣传推介人才政策,挖掘宣传各类人才在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成果,讲好人才故事,营造爱才留才最佳生态。
(供稿:汉阴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