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近年来,子长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按照高端人才引领、专业人才支撑、乡村人才带动的思路,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围绕建设延安北部副中心城市的目标,不断加强人才引育用创新,着力在引进高端人才、用好专业人才、盘活乡村人才上下功夫,全力打造人才集聚高地,推动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同频同向,以高质量人才工作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高端人才引领,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聚焦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等人才需求。一是引进院士专家等顶尖人才。按照“不求常在、但求常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理念,深入实施柔性引才工程,大力开展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主要领导先后赴中国矿大、西农大等院校经过多次沟通磋商,引进煤炭和农业等方面63名专家教授,建成8个院士专家工作站,以高端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二是做好科研攻关保障服务。建立市级领导直接联系专家机制,为院士和专家团队建立专门的工作站,配置必要的工作和生活设备,解决住宿、医疗、子女教育等生活问题,为他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给予院士专家丰厚的薪酬待遇和科研经费支持,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配套105名专业技术人才参与联合课题研究和技术攻关,落实支持资金440万元,最大限度让院士专家在子长工作安心、生活舒心。三是促进产才发展深度融合。充分发挥院士专家最强大脑作用,为产业转型升级“把脉开方”,引领助力子长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其中,武强院士团队和吴淼专家团队,围绕煤泥煤矸石处置利用、矿井智能化建设等项目研究,初步探索出子长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培育了煤炭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陈正余团队推广养蚕10项关键技术,在全省首次应用自动化和轨道式养蚕机械技术;单卫星团队引进的马铃薯新品种甘引9号,通过适应性试验亩产达到7600斤,推广后年可增收1亿多元;邹志荣团队引进果菜新品种76个、推广新技术6项,设施蔬菜亩均增收1000多元;潘凤荣团队引进樱桃最新抗冻品种,推广冷棚及防雨棚种植模式,使子长樱桃实现春节上市,收入得到大幅提升。
专业人才支撑,激活创新驱动引擎。创新驱动的核心是人才驱动,专业技术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骨干力量。子长市不断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广大人才发挥专业优势,切实把人才“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的“硬支撑”。一是把专业人才聚起来。聚焦煤炭产业、现代农业等人才需求,组建山地苹果、设施蔬菜、教育卫生、文化宣传、科技推广等8支专业人才服务队,每支服务队由10人左右组成。建成齐冬妹、吴慧等5个省级名师工作室,集聚127名各学科教师开展教学研讨。认定井润婷、任忠玲等7个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站,有团队成员62人。二是把专业人才培育起来。依托8个院士专家工作站,采取院士专家来市实地教、本土人才外出跟班学等办法,积极开展联合培养人才工作,大力培养本土领军人才。培养瓦窑堡英才43名、圣地英才8名、省市级教学能手183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786人。通过校地合作订单式培养各领域骨干人才798名。三是把专业人才用起来。鼓励服务队、名师室、工作站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本领域及跨专业课题研究和技术攻关等活动,构建协同攻坚工作格局。开展田间课堂、义诊送教、文化会演、科技服务等200余场次,获得发明专利185项,推广新技术25项,攻克技术难题12项。全市600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成为子长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人才主力军。
齐冬妹名师工作室开展送培下乡活动
产业能人带动,赋能助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核心靠人才。面对乡村农业产业人才总体素质不高、数量不足、培养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市委着眼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大局,着力激发乡村振兴人才活力,强化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一是聚焦能力提升上好培训课。大力开展实用技能培训,通过多层面、多领域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现场培训、技能竞赛等活动,大力培养产业发展骨干人才。举办山地苹果、网络销售、经营管理等实用技能培训40余场次,受训3000多人次,全市农村实用人才能力素质得到显著提升。二是聚焦乡村振兴搭建大舞台。鼓励支持人才在乡村展示才华、实现抱负,充分挖掘乡村人才潜能。评树表彰12名乡村振兴能人,培育杨彦东大棚草莓等产业大户78户、致富带头人563人。认定路宝设施樱桃等18个人才助推乡村振兴示范基地,落实扶持资金90万元。三是聚焦技术推广用活服务站。结合全市产业发展整体布局,设立王张虎山地葡萄、马永军设施蔬菜等10个产业发展人才服务站,吸纳56名产业能手,常态化开展技术指导和推广服务工作,让“土专家”赋能发展、让“田秀才”示范引领。
乡村振兴能人路宝开展樱桃栽培实用技术培训
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强则发展强。未来,子长市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加大人才投入力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盘好用活三类人才,努力打造人才集聚高地,为推动子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保障。
(供稿:子长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