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武功县以党建引领,在人才“引、留、育、用”等方面狠下功夫,为建设“三强四美”现代化新武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智力支撑。
强化引才“磁场”。发挥秦创原(武功)创新促进中心作用,借助高校优势人才资源,积极与西农大、西交大、西工大等院校合作,建立人才特聘岗位制度,设立特设岗位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充分发挥专家人才服务站“人才蓄水池”和“桥梁纽带”作用,梳理本地所特有的“乡情乡愁牌”,以“乡愁”引人、“乡情”留人,鼓励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带动更多人才、技术和资本回流。深入推进杨武“校县合作”,对第二批来武实践交流锻炼10名人才进行表彰,第三批引进15名优秀青年人才,实现校地人才、技术、信息资源深度融合。
筑牢留才“暖巢”。积极落实上级有关文件政策,推进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建设,优化人才住房安居、子女就学、健康体检等措施,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用好县级领导联系服务人才机制,坚持在重大节日和取得重大成就、遇到特殊困难时走访慰问,切实增强人才归属感。制订、完善和创新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制度体系,对于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以及长期在基层一线和艰苦岗位无私奉献、成绩显著的干部,在各级各类评优评先表彰奖励中予以优先推荐,发挥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引领示范作用,激发人才荣誉感和自豪感。
加速育才“赛马”。抢抓数字经济和直播产业发展机遇,借“网”而行、向“网”而盛,积极培养电商专业人才,着力打造“直播大县”,深化“全域电商直播带货、助推乡村产业振兴”模式,闯出一条线上引流、线下体验共赢销售为主题的电子商务产业新路径,累计培养本土电商人员290余名。增强自身造血功能,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人才开展“组团到基层、服务在一线”活动,通过课堂与田间地头相结合、培训内容与群众需求相结合的模式,举办科技培训、送教下乡等形式多样的实用技能培训104场次,培育一批能够带动特色产业发展的“技能型”乡土人才,为本土发展添砖加瓦。
激发用才“活力”。开展乡村人才调查摸底,对1400人基层人才信息库进行更新,对年轻有为、有发展潜力的乡土人才,及时纳入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适时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任职。为选调生、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等优秀年轻干部269人提供基层舞台,让其在一线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才能,将所学转化为所用,为基层工作增添新的活力和动力。深入实施“千百”计划,开展“乡土人才进网格”活动,按照“就近就便、规模适度”的原则,将乡土人才嵌入183个网格,通过“入网入格”把技术经验传授给基层群众,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供稿:武功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