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才之窗 / 人才服务 / 正文

汉阴:点燃人才“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4-06-28 10:28 作者:冯友松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能动主体,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近年来,汉阴县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倾心引才、悉心用才、真心爱才,切实让人才这一“关键变量”持续转化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下足引才“真功夫”,外引人才“”起来坚持顶层设计与高站位谋划相结合,制定年度人才工作重点任务清单,聚焦县域新材料、富硒食品、生态旅游、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人才需求,深化校地合作,发挥科研院所、高校等资源优势,实施“双招双引”“三张清单”“百名博士助百企”“归雁兴汉”等机制,建立引才聚智“三张清单”105个,推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突出“真金白银”引才,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落实《吸引人才人口若干政策措施》《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亲商安商富商九条承诺》等政策,及时兑现专家工作站建设、柔性引进高端、服务保障等补助资金,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与持久动力。

瞄准才“真需要”,本土人才“”起来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塑造精准匹配的科技人才链,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集聚同频共振、一体发力。突出“就地挖潜”育才,聚焦乡村人才振兴,坚持“因需育人”原则,重点在人才培训、技能提升等方面下功夫,促进人才能力提升,实施“党政人才优化提能、教育卫生人才培养、产业技能人才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等十项工程,通过“线上+线下”“理论+技能”等全方位做好各领域人才培育,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1500人次,培训水利、林业专技人才710人次,培训电商直播380人次,培训“乡村工匠”50人,短期职业技能培训830人次,着力培育出一批“田秀才”“土专家”,美食烹饪白火石汆汤传承人解远平荣获全县首个省级“乡村工匠”称号。

搭台用才“真赋能”,让更多人才“动”起来。放手使用是最好的培养,发挥价值是最大的激励,为助推各类人才展技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突出“搭建舞台”用才,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建“专家工作站”、本土人才提技建“乡村人才超市”、乡村头雁提能建“练兵场”,构建以“专家人才+高技能人才+乡土人才”的“组团式服务”机制,组建6支具有中高级职称职业农民“结对帮扶技术指导团队”,发挥4所田间学校和6个科研院校汉阴研究实训基地及14个产业领域专家站作用,引导各类人才向基层一线集聚流动、在基层一线建功立业,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倾注爱才“真感情”,让人才生态”起来。不断优化人才环境,聚焦赋能人才发展和促进安居安心乐业,倾力涵养拴心留才“好生态”,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落实县级领导联系服务重点人才专家制度,提升精准服务力度,定期走访调研、节日慰问,通过人才公寓、绿色就医通道、子女上学优选择、配偶就业安置等举措解决好人才“关键小事”,以精准服务的“用心”换取人才的“真心”。强化典型宣传,开设“广聚贤才·智慧汉阴”专栏,善用媒体,全方位宣传推介人才政策,挖掘宣传各类人才在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成果,讲好人才故事,营造爱才留才最佳生态。

(供稿:汉阴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