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子洲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才振兴促乡村振兴,聚焦“果药并举、全域羊子”的产业发展格局,在乡村实用人才“引育用”上下足功夫,深入挖掘特色产业潜力,加快推进重点农业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在高质量发展的榆林实践上打造“子洲样板”。
一片诚心引人才,搭建“羊”眉吐气舞台。一是集聚人才念“羊经”。依托养殖业发展基础,坚持以规划为引领、政策为支撑、科技为依托、市场为导向、设施化发展为要求,引进乡贤人才创办龙头企业,在绒山羊养殖、防疫、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引用实用人才,持续推动专业人才扎根企业,大力培养本土人才,放大人才创新“葡萄串效应”,以人才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二是创新模式兴“羊业”。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党的基层组织建在乡村振兴最核心的产业链上,确保企业发展有坚强的组织人才保障。启动老君殿镇张家渠村绒山羊核心产业园区工程,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带动全县12个乡镇、279个村庄规模化发展绒山羊养殖产业。截至目前,全县超细绒山羊存栏3.8万只,累计人工种草保留面积63万亩,全县羊子业产值达3.6亿元,计划到今年年底,全县超细绒山羊养殖规模达到8万只。三是擦亮品牌发“羊财”。坚持把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培训作为乡村振兴的切入点,进一步拓宽产业链条,以村集体经济为基础,通过政企联动优化产业体系,每年举办2次以上绒山羊养殖技能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养殖农户2000余人次,辐射带动全县1800户农户参与绒山羊养殖,为150人提供就业岗位,户年均增收达1.2万元。同时,逐步建设羊绒交易中心、保税物流中心、羊绒分梳厂和羊产业博物馆,提高羊产品区域品牌影响力,带领子洲羊绒品牌走向世界。
千方百计育人才,把准同“苹”共振脉搏。一是校准人才“定盘星”。创新“1+X”校企合作模式,持续开展政府与企业、院校的深度对接,加强青年创新创业培育和重点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推动山地苹果品种培育、水肥一体化、果畜互动、苹果储存与加工等试验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作,促进产业圈、人才圈、学术圈三圈融合衔接,逐步构建现代山地苹果产业循环发展模式。二是校准产业“靶向标”。大力培育本土实用人才,推动山地苹果产业提质增量,联合市县科技人员,对子洲县主要乡镇和专业合作社开展室内培训、现场技术指导等,指导农户按照标准化生产规格种植果树,累计培育果农1万多人次,辐射全县发展山地苹果3万亩以上,带动1800余农户、6300余人通过特色产业实现脱贫致富。三是校准创新“主轴线”。持续推动人才纵深发展,成立榆林山地苹果科技试验示范站,建成一体化专家研究和实践基地,打造了一条具有示范推广价值,集科研育种、智慧栽种、仓储物流、营销加工、产后整理的苹果全产业链。利用科技优势开发山地苹果,累计引进苹果新品种85个,培育待审定新品种3个,实现“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的目标。
事业为上用人才,发挥人尽“芪”才功效。一是用好“芪才”,激发产业活力。坚持招商与招才并举、引资和引智并重,抢抓黄芪药食同源试点获批机遇,发挥政府“领头雁”统筹调度作用,组建全国首个“黄芪研究院”,攻关黄芪核心技术及产品研发,形成子洲黄芪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和操作规范,累计研发11个系列五十多种产品。二是深植“芪根”,增强内生动力。坚持把人才融合到特色产业发展全过程,深化“校地企”合作,引导农户转变种植理念,由传统农业种植转向中药材种植,由零散种植转向规模种植,由粗放式种植转向科学化精细化种植。积极探寻土壤、气候与中药材种植的最佳契合点,将特有区域禀赋转变为特色经济优势,让小黄芪成为大产业,带动全县四千多户脱贫户和1.6万户农户受益。三是绽放“芪效”,提升发展潜力。研究制定中药材中长期发展规划,系统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通过实施“企业+村集体+农户”的产业模式,带动建成黄芪“万亩乡镇”8个、标准化种植基地5000亩以上3个、千亩以上8个,预计年产鲜黄芪1.2万吨,年产值达到2.4亿元,全面推动子洲黄芪产业高质量发展。
(供稿:子洲县乡村振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