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荔县立足“双轮驱动”战略,坚持“党建+人才+产业”发展模式,厚植乡土人才创新创业沃土,走出一条人才振兴促进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道路。
党建引领聚人才,规范标准树产业。大荔冬枣特色产业采用党建领航,支部搭台,党员带头,产业富民,用村规民约制约群众的管理方式,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运营模式,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现今全县冬枣种植面积达到42万余亩,年总产量60万吨,产值50亿元,从事冬枣产业8.3万户,户均增收6万元。参与国家冬枣生产标准等多项规范制定,出台实施《冬枣标准十条》,在育苗、栽植、生产、储存、运输和分级包装等环节,实施标准化管理,将生产规范、技术指标、产品等级等地方标准探索上升为国家标准。
搭建平台育人才,技术推广强产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农业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建成大荔县有机冬枣专家工作站,借助专家团队力量,建立“产学研”创新发展方式,每年举办鲜食枣产业研讨会,探索日光温室、钢架棉被棚和普通冷棚等设施冬枣栽培模式,有力提升经济效益。组织周爱英、赵艺、宋民斗等渭南市“特支计划”高层次人才、县管拔尖人才、农林业专家开展“订单式”培训进行专业授课、现场教学等,累计培训12期3200余人次,为县域产业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品牌化提供了坚强的智力支持。
选贤任能用人才,健全制度兴产业。发展电商产业,培养电商专业人才。建设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带动400多家电商企业、1300多家网店、100多家供应链,冬枣网上交易额达到33亿元。延伸产业链条,开发出脆冬枣、冬枣罐头、枣酱等以冬枣为主要原料的系列深加工农产品,打造更为丰富的产业链条。规范合理使用“大荔冬枣”品牌,制定了大荔冬枣《品牌发展战略规划》《公用品牌管理办法》,实行地理标志授权使用管理,实施严格的标识、品牌商标使用和保护制度。
供稿:大荔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