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需要,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提升治理效能,韩城市以“四个聚焦”为抓手,着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素质优良的职业化、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为推进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聚焦“选优配强”,建立科学规范的选聘机制。始终把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作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依法依规选任、公开招考聘,选优配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合理配备人数。按照控制总量、员额管理、动态调整的原则,以城镇常住人口每万人不低于18名社区工作者要求,科学合理核定社区工作者数量,全市共配备社区工作者513人,其中省市统一公开招聘的社区专职工作人员174人。优化队伍结构。在“两委”换届工作中,严格人选标准,坚持高线选人,把牢底线要求,制定“合格、优选、负面”三张清单,按照“社区初步审查、镇办全面审查、市级联合审查”流程,由13个部门对社区工作者进行资格审查甄别,选拔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治理能力强、群众评价高的优秀人员进入“两委”班子,干部队伍从年龄、学历、来源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建强工作力量。严格落实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凡进必考”原则,吸纳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2012年以来,累计实施招聘4次,共招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234人。同时,选派41名优秀党员干部担任社区第一书记,进一步壮大社区干部队伍力量。
聚焦“培育赋能”,建立系统全面的培训机制。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依托“渭南示范培训、市级重点培训、镇办全员培训、社区常态培训”,构建“全方位”培训体系。实施业务能力提升工程。积极开展岗前培训、年度轮训、专题培训,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员轮训,重点对换届后“两委”干部和新招录社区专职工作者及时开展岗前培训,并组织80余名新任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走出去”,赴西安市莲湖区观摩学习,开拓眼界、汲取经验。去年以来,累计举办各类社区工作者培训班10余次,培训1000余人次。优化社区工作者培训内容。按照“培训内容实用、培训形式灵活”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课程,重点对社区党建、社会救助、纠纷调解、为“老”为“小”服务、社会组织培育等进行专题培训,同时采取互动式、研讨式教学,让培训接地气、有实效。逐步提高专业化水平。实施学历教育、职业资格教育相结合的社区工作者学历提升行动,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学历教育和职业技术资格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持证比例,提升专业能力。截至目前,社区工作者中2人取得研究生学历,3人研究生在读,156人取得本科学历,93人考取国家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
聚焦“从严管理”,建立规范有效的管理机制。持续健全完善考评体系,探索建立“日常管理+鼓励进取+合理退出”的考核管理体系,不断强化队伍建设。建立社区工作者档案。全面建立社区工作者人事档案,严格落实社区党组织书记市级备案管理,由组织部负责管理社区党组织书记人事档案,民政局负责管理其他社区工作人员人事档案。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实行聘任制,与市民政局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完善考评机制。采用量化积分制考评,将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作为社区工作者调整岗位、确定报酬、奖励惩戒等重要依据,实施社区工作者淘汰退出机制,围绕5个方面建立社区工作者“负面清单”,以铁规禁令倒逼社区工作者严于律己、履职尽责。深化减负增效机制。围绕“社区依法履职工作事项清单”20项(党组织8项、居委会12项),“依法协助政府部门工作事项清单”29项,“社区应取消和禁入的事项清单”27项(其中,不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20项,其他7项),严格社区事项准入制度,清理机构冗余牌匾,为社区工作降压减负。
聚焦“职业发展”,建立要素健全的保障机制。从社区工作者最关心处着手,着力解决待遇、发展等问题,不断激发社区工作者的激情与干劲,增强对社区的黏性和归属感。强化待遇保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关于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的实施意见》,综合考虑社区工作者岗位、社区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专业水平等因素,统一建立社区正职、副职、工作人员“三岗十八级”岗位等级序列,社区工作者月人均收入增加37%,进一步夯实了社区工作者的基础保障。畅通晋升通道。积极推选优秀社区工作者参加省公务员、事业单位选拔。近年来,共有4名社区工作者招录为公务员,1人通过推荐选举为副科级领导干部,有效打通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天花板”,让社区工作者干有所盼,有效提升社区工作者岗位吸引力和职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