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近年来,紫阳县紧盯村(社区)“领头羊”这个关键,突出外出务工人员和本乡本土大学生这两个重点,不断完善构建选优、育强、管好、用活全链条机制和工作体系,以高素质人才队伍确保基层党组织高效运行。
全面摸排选准人。人员储备先行,持续深化农村人才“一回引四培养”行动,大力在务工链、产业链、行业链上吸收“精英人才”入党,回引优秀务工人员到村任职,动态培养后备力量1000余名,为村(社区)“两委”换届提供“源头活水”。联合县教体科技局、县人社局,每年定期对本土大学生进行摸底建档,毕业季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跟踪了解,把有意向回乡创业的大学生作为重点关注对象。明确用人导向,坚持在现任村(社区)“两委”干部中留一批,在后备干部中用一批,在致富能手和退役军人、留村大学生中选一批,从外出务工人员中引进一批“四个一”机制,注重在致富能手、外出返乡人员、本土大学生中选拔村干部,切实改善村级班子结构。严格选拔程序,落实村干部选拔合格清单、负面清单、优选清单“三个清单”制度,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能力关、素质关,把村干部学历和运用现代办公设施能力作为优选条件,对村“两委”提名候选人选实行村初审、镇复审、县联审“三级联动”,积极推动本土优秀大学生、外出返乡人员依法依规进入村“两委班子”。
精准培训育强人。强化培训提素质,将村干部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常规内容,采取走出去、引进来、课堂教、现场学等多种培训方式,组织17名返乡务工人员、本土大学生党组织书记到深圳、江苏等地汲取先进经验,227名返乡务工人员、本土大学生村“两委”成员参加县级及以上专题业务培训。注重实践提能力,认真落实“一肩挑”干部“五项制度”,各镇每年至少选派1名返乡务工人员或本土大学生“一肩挑”干部到新社区工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经济实体及先进村参与不少于3个月的实训锻炼,学习产业发展技术、管理服务知识,灵活引领发展思维,提高村集体经济发展能力,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导师帮带提水平,探索推行村党支部书记导师帮带制,每名镇党委班子成员或第一书记帮带一名村“一肩挑”干部,在党建引领村集体发展、基层社会治理、村风民风塑造方面给予精准指导,提升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
提升规范管好人。强化日常管理,建立村干部不合格退出机制和村党组织书记个人重大事项报备制度,探索推行“实绩档案”管理办法,动态记录、研判工作实绩,对不胜任不合格的及时予以组织调整。注重考核评价,县镇协同,每年开展1次以“六查六看”为主要内容的“履职体检”,组织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分别向镇党委、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述职的“双述双评”,注重成果转化。规范决策制度,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大力推行“阳关政务”,凡是涉及村级发展、群众利益的事项全程监督、全面公开,进一步规范村级事务决议程序。
搭建平台激励人。擂台比武展风采,全面开展农村党组织书记“争先发展、率先振兴”擂台比武活动,围绕创建党建强、发展强,产业优、生态优、治理优、文化优“双强四优”示范村(社区)党组织,207名村“一肩挑”干部走上舞台比学赶超、争先创优,其中9名返乡务工人员、本乡本土大学生村“一肩挑”干部在镇级比武活动中位列第一。表彰先进树典型,扎实开展担当作为“好支书”评选活动,对作风硬、能力强、服务好、群众认可度高的村党组织书记进行评选表彰,目前7名返乡务工人员、本乡本土大学生“一肩挑”干部被推荐上报公示。拓宽渠道激活力,畅通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晋升录用渠道,优先推荐“两代表一委员”“好支书”人选,推进考试录(聘)用镇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制度化,激发动力活力。
(中共紫阳县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