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礼泉坚持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人才强国战略”部署要求,积极推进“兴咸人才计划”,按照“不求所有,但为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工作理念,加快人才引进,坚持人才培养,服务人才创业,有力推动了礼泉人才供需精准对接、人才总量较快增长、队伍素质明显提升,不断推动礼泉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抓建章立制,提升人才队伍科学性。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不断强化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一是狠抓制度学习。县委常委会、县委组织部、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带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及时传达学习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对照学习省委、市委相关文件精神,定期召开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听取相关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具体问题。二是完善人才智库。结合市管专家评选工作,重新对全县人才队伍进行摸底,不断补充完善7类人才数据库,设立专人负责管理,及时统计分析队伍现状,为全县人才工作开展提供一手资料。三是强化制度保障。围绕加快建设全国乡村振兴引领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西部产城融合先行区,动态评估全县人才需求,及时出台实施礼泉县“引进高层次人才”“县管专家评选”“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站运行”“乡村人才振兴”等6个管理办法,不断通过制度设计盘活人才、释放活力。
抓产才融合,提升人才工作针对性。立足产业发展,灵活方式方法,促进人才工作和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深度融合。一是推动引助礼。邀请省内外高端人才齐聚礼泉,举办礼泉“广纳贤才 引智助礼”人才发展论坛,推行县级领导包抓和责任单位主抓项目落实机制。论坛共邀请高校及科研院所17家、高端人才团队4个、金融投资机构3所,征集企业技术难题20项,签约资金达到88.7亿元。二是推进校地合作。主动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积极与西部创新港(西安交大)、西藏民族大学等对接,与西部创新港(西安交大)成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成“秦创原·礼泉县循环经济创新实践基地”、“西藏民族大学—礼泉县校地合作基地”和“国家民委重点研究基地西藏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心校地合作礼泉基地”,进一步拓宽订单培养、在岗实训、产学研合作模式。三是做实职业培训。以培育高素质农业技能人才为抓手,整合农广校、农机校资源,采取“半农半读”、弹性学制等方式,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职业经理人、返乡下乡双创人员等,实施农业职业技能培训行动计划,分级分类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和企业定岗培训,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抓作用发挥,提升人才工作实效性。一是深化专家工作站建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科技、产业、金融、人才有机结合,在全县一、二、三产和科教文卫等民生领域,建成县级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3批23家。同时,大胆探索“总站+分站”运行模式,推行“总站派单、分站办理”模式,加速智力成果效能转化。二是兴办“田间学堂”。积极拓展人才平台产学研功能,采取“课堂+田间+远程教育”模式,举办专家流动课堂、农民夜校、田间科技直通车等活动。去年以来,先后举办专家流动课堂160场次,田间科技直通车136场次,农民夜校19场次,培育乡土人才8000余人,受益农户达到12万余人。三是搭建实习村实训平台。围绕旅游、文创、三产融合等课题,优聘国内外精英人才担任袁家村实习村长,创新“专业技能 + 高级打杂 + social社交 +体验传播 ”综合平台,打造“实习村长”体验地,不断推广袁家村品牌效应,解码乡村振兴。四是推行“特派员+企业+农户”模式。采取技术资金入股、技术承包或租赁经营等形式,合作创办农科教结合的利益共同体,让群众学有师傅在身边,干有榜样在眼前,促进科技人才唱大戏。目前,全县共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436个,辐射带动社员10980户。
(中共礼泉县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