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咸阳市三原县以“农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建立“五一三零三”乡村人才定向培养工作体系,即各镇(街道)有一个“田间学校”、有一个产业示范基地、有一名领军人才、有一支技术队伍、一村一产有一名技术员,每村储备高素质农民人才30人,每村打造3个产业示范户。
以建设乡村人才培养机制为契机,三原有效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形成各方支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合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争当“学习型”农民 在旱地里种“金子”
“今年又是个好收成,地里200亩红薯都有主了,我打算用礼盒包装后销售。”今年45岁的樊兆祥,是三原县大盘村村民,从“田间学校”毕业后成为高级职业农民,种地年收入超过50万元。
前些年,樊兆祥还在外地打工,一年能赚几万元养家。随着父母年事渐高,再加上察觉乡村不断有致富的新机会出现,2015年,樊兆祥回到村里发展,去当地“田间学校”学种红薯的技术,准备大干一番事业。
“咱们这里天旱,种啥都不好使,但红薯只要埋对‘管子’,丰收还是有希望的。”一期课业结束后,樊兆祥拿出了多年积蓄,承包了200亩地,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摸索,樊兆祥把事弄成了,第一年就有30多万元的收入。
尝到了甜头的樊兆祥,又去“田间学校”进修了新课程,准备种植花椒。今年是他种植的百亩花椒挂果的第一年。一团团、一簇簇的花椒挂满了枝条,很远就能闻到花椒的香味。“今年就没想能赚钱,谁知还接了很多订单,一个礼盒销售价格为88元,这几天就已经卖出去了几千盒。”樊兆祥说。
“‘田间学校’教的理论知识只是一部分,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亲自试种一下,看哪种红薯适合种在我们这里,哪种口感好、产量大,就拿哪种当‘火车头’品种,让乡亲们种。”樊兆祥向记者介绍着他家地头四畦特殊的试验田,“西瓜红”“紫罗兰”,一行一行,立着不同的标识牌。
“我们不仅要给参加‘田间学校’的村民教怎么种植、如何养殖,还要弘扬一种风气,那就是种庄稼要严谨,做事情要一步一个脚印。”鲁桥镇清麓“田间学校”校长任金玉说,通过技术传帮带、大户带小户、产业作引领,实现了乡村人才培训整村全覆盖,带动区域产业适度规模发展。
做好电商培训 让互联网成为乡村振兴“新农具”
“叮咚!”又有新订单进来了。“最近柿子卖得很好,很多断货了,一天就有1万多元的订单。”“一分地果园”电商小铺负责人王博熟练地操作着后台,给记者展示实时记录的数据。
在电商平台上,王博的“一分地果园”小有名气。自家种的20亩苹果,乡邻种的蔬菜、柿子等,都在“一分地果园”进行销售。
“多亏了我们这里的‘田间学校’,我听了几节电商课,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王博说,关于农村电商该如何运营,怎么管理这些知识点他记了一本子。辞掉了西安的工作后,他回到家乡开始创建“一分地果园”电商小铺。
“我现在不仅卖自家的农产品,还帮中粮等企业调货,算是个小小的供应商,月收入达6位数。”王博高兴地说,从最初运用电商培训所学知识,整合以往成熟经营模式,开设自己的小店,到扩大规模,建成标准化冷库,年销售额达500万元以上,他成了远近闻名的“电商达人”。同时,王博也用自己所学知识帮助当地更多的农户增收致富。
近年来,三原县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依托示范合作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基地)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认定一批农民“田间学校”、产业示范基地、主导产业示范户。目前,三原县已累计开展包括电商培训班在内的乡村振兴人才培训64个班次,培训人员2万余名,每村已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3人以上,全县致富带头人累计180余名。
“近年来,三原县坚持把电商培训作为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以三原县人社局、商务局、电商企业等为主体,分层次、全方位对经营户进行培训,让特色农产品搭上互联网的快车,驶向更广阔的市场。”陵前镇池阳绿农“田间学校”校长刘江说。
好机制留住好青年 为乡村发展建立“人才库”
新兴镇位于三原县北部塬区,干旱缺水制约着这里的发展。2014年,“85后”大学生赵湖北,并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去了一线城市,而是选择回到老家三原发展养殖业。那时候他已隐约感受到在乡村发展的新机会。
“这就不得不提到我们的‘田间学校’,养羊可真是个技术活儿。”直到现在,赵湖北依旧感谢自己赶上了“田间学校”养殖班的培训。奶山羊与肉羊的喂养有很大区别,怎样分居、如何看护,都有不少学问,一期一期的培训班,让赵湖北掌握了丰富的养殖知识。
几年下来,赵湖北的养殖业越做越大,他陆续投入了3000万元,又学习了如何高效利用羊粪、光伏发电等新技术,并开展奶山羊养殖及相关产品的研制、开发与销售。赵湖北从大学生成了远近闻名的“羊教授”。
“乡村人才培养的主体多元,涉及面广,抓好乡村人才振兴,要充分发挥各类主体在乡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着力推动形成乡村人才培养的工作合力。”三原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刘荣说。
据了解,三原县建立的“五一三零三”乡村人才定向培养工作体系,通过技术传帮带、大户带小户、产业作引领,培养一支能够熟练掌握标准化生产服务、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现代信息技术本领的“不走的”技术人才帮扶队伍,实现乡村人才培训整村全覆盖,带动区域产业适度规模发展,以人才力量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中共三原县委组织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