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才之窗 / 人才服务 / 正文

渭城:“引用育留”助推人才工作创新发展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0-08-06 16:26 作者:施文

近年来,渭城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引才、用才、育才、留才为抓手,不断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才带头作用,不断提高人才服务水平,为渭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科学谋划“引”才

牢牢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规划先行。一是做好顶层设计。研究制定渭城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引导鼓励人才向基层流动的具体措施》等政策,对全区人才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和部署,确保人才引得进来、培育得好、用得其所。二是健全人才工作机构。成立了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任第一组长,区委常委、组织部长任组长,26个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机制。三是每季度召开一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聚焦问题导向、紧盯工作短板,提出破题措施、找准创新项目,落实工作任务、层层传导压力,不断提升人才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搭建平台“用”才

以“企业为主、产业联动、科技创新、合作共赢”的思路为指引,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业平台。一是深挖渭城创新科技园、“猪八戒网”渭城“互联网+”创新创业示范园潜力,充分发挥科技企业总部作用,以提供企业孵化、技术共享、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营销策划等全方位精准服务,招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型小微企业。截至目前,两个园区正式入驻14家科技企业;与2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5家公司签订了入驻协议。二是扩大咸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效能,密切联系辖区5所高校,加强与宣传、文体、科技、教育、卫生等部门深度合作,开展项目合作、技术指导、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的同时,吸引专家、青年人才向产业聚集、向一线流动。三是充分发挥名师、名医工作室在示范引领、成果转化、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通过顾问指导、短期兼职、技术共享方式,帮带医疗、教育工作再上台阶。截至目前,全区拥有名师工作室20余个,名医工作室7个。四是组建渭城专家服务团队,吸纳教育、医疗、科技专家48名作为带头人,定期进社区、企业、学校、站所开展服务。去年以来,共组织各类服务活动60余场次,服务群众4000人次,有效帮助基层破解服务难题。

突出重点“育”才

按照“培育高端人才、普训技能人才、储备优秀人才”的思路,深入实施人才培育工程。一是突出政治引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师风建设、学术道德建设、团队建设、弘扬西迁精神等活动,常态化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计划举办知识分子专题研修班,引导专家人才砥砺爱国之情,激发报国之志。二是专业化能力提升。采取考察学习、学术交流、技能竞赛、岗位实习等方式开展专业技术和创新创业能力培训。去年以来,先后举办价值投资策略、临空经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专题培训等各类专题培训50余期,培训近万人次。三是多方位宣传人才,充分发挥融媒体作用,开展政策解读,人才风采等各类宣传活动,宣传全国最美奋斗者吴运铎、赵梦桃,全国道德模范道北中学特级教师呼秀珍,全国优秀基层法官吴晓娟等多名本土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营造爱才敬才的良好氛围,吸引有志之士汇聚渭城。

优化服务“留”才

积极转变人才观念,用心用情做好服务保障,为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条件、提供支持。一是认真落实区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由区级党员领导一对一联系服务辖区专家院士、学科带头人、行业领袖等拔尖人才,加强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各成员单位根据发展实际,分层分类确定联系服务专家对象,通过走访慰问、座谈交流、电话邮件等多种形式,真诚与联系的专家结对子、交朋友,建立广泛密切联系。二是建立渭城籍在外人才联系机制,乡情引才、以情聚才,打好“乡情”牌,促进本籍人才情感、智力、经济回归,支持渭城建设发展。目前,已经建立《渭城籍在外专家人才信息库》,联系高校教授、文体名流、知名企业人士40余名。三是落实专家待遇,定期组织体检、休假疗养、外出培训、宣传表彰等工作,用力用情服务人才,在全社会营造爱才尊才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渭城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杨春晓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