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全国第十三届激光加工产业年会在宝鸡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等50多位专家、300多位业内人士齐聚宝鸡,或作辅导报告,或进行交流研讨,或深入企业调研。这是宝鸡市柔性引才借智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宝鸡市坚持把人才和科技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多渠道引进企业急需的高端人才,搭建研发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实现了以柔性引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深化校地合作
引才借智激活力
作为西部工业重镇,宝鸡市目前共有工业企业6200余家,涵盖35个门类、224个行业,已经形成五大产业集群。在工业产业如火如荼的发展背后,企业技术落后、人才活力不强等现状也亟待改变。
针对产业需求和人才需求,宝鸡市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工作思路,不断深化校地合作柔性引才机制。作为与宝鸡最早建立合作关系的高校,清华大学核能研究院与宝鸡高新区合作,实施了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高温气冷实验堆项目;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与宝鸡巨成钛业公司合作实施了钛汽车零部件项目。目前,宝鸡市先后与96所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校地合作。
“宝鸡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双方合作可以更好地发挥我们学校的学科和人才优势,推动产学研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并积极为双方培养优秀人才。”去年7月,清华大学相关负责人在与宝鸡市签订新一轮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时说。
为了使高层次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宝鸡市出台《引进高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扶持政策》等文件,对引进的人才在住房安居、子女上学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目前,宝鸡已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壮德等高层次人才113名,其中两院院士14名。
搭建创新平台
推动制造变“智造”
一个几百斤重的车桥铸件,要把毛坯飞边打磨光滑,一名工人一天最多打磨20件。而在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宝鸡创新中心,同样的打磨只需要5分钟。这样的新技术在宝鸡越来越多,是该市为企业搭建创新平台、提高企业研发能力的结果。
近年来,宝鸡市依托钛产业、传感器、机床等优势产业和宝钛集团、宝鸡石油机械公司等龙头企业,不断加大科研力度,先后在数控机床、智能制造、3D打印等领域新建研发平台93个,国家级研发中心及分中心17个,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60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62个。
“现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依赖科学技术创新,我们先后与中核能源科技公司等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产值连年攀升。”宝鸡泰华磁机电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克中谈到科技创新时激动地说。
搭建创新平台,加大研发投入,使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日益显著。近年来,宝鸡市在深海、高铁、钛及钛合金新材料等领域,先后组织实施“8000米钻机”“蛟龙号潜水器球壳”等重大科技项目541项。宝鸡工业正由传统制造向“智造”升级。
精心培育工匠
擦亮“宝鸡技工”品牌
技能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主力军。长期以来,宝鸡市十分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开展“订单式”“基地式”培训,不仅为宝鸡企业定向培养高技能人才3万人次,更为中国铁路总公司培训机车乘务和检修高级技师4300余人。
同时,宝鸡市还连续13年举办全市技能大赛,积极培育“大师工作室”,大力营造比学赶超、老带新、传帮带的良好氛围。目前,全市共建成国家级“大师工作室”6个,省、市级12个。
“我们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服务全市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以创建省级技能人才建设工作试点城市为目标,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大培训力度,培养更多适合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宝鸡市人社局副局长茹金虎说。
今年3月,宝鸡市又启动实施了“宝鸡工匠计划”重大人才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培养技术技能人才600名,进一步擦亮“宝鸡技工”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