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诚(右二)给凤州村集体经济联合社的果农讲解苹果新优品种的繁育技术(资料照片) 受访者供图
“张站长,我家果园里突然出现不少虫子,您给看看是啥情况?”7月10日上午,凤县凤州镇白石铺村村民马永涛匆匆骑车赶到镇上的乡土人才服务站,向张诚求助。
张诚是乡土人才服务站站长和当地资深苹果种植专家。他仔细查看了马永涛拍摄的虫害照片,迅速作出判断:“这是食心虫。当前正值苹果树病虫害防治关键期,需要格外注意防控。”
“每天都有不少村民带着问题来站里咨询。”张诚说,“为更广泛、及时地服务果农,我利用微信群和网络平台,开展农技科普与线上答疑。近期,我计划再增开两场果树管理的现场培训。”
乡土人才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为强化乡村人才支撑、搭建人才服务载体,2024年,凤县不断整合资源,吸纳高素质农民、“乡土工匠”、技术员等,将乡土人才服务站建成汇聚乡土人才智慧、助力乡土人才成长和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平台。目前,乡土人才服务站已吸纳省市级高素质农民和市级“乡土工匠”多人、县管拔尖人才4名、技术服务队8个、技术员100余名。
盛夏时节,在凤县双石铺镇安沟村村民熊双红家的花椒种植基地,山坡上郁郁葱葱的花椒树层层叠叠,一簇簇饱满油亮的红花椒挂满枝头。
“多亏了朱师傅的精心指导,今年,花椒喜获丰收,颗颗饱满,油胞丰富。”熊双红看着漫山遍野的花椒,满脸笑意。
熊双红口中的“朱师傅”,是与他结对帮扶的凤县乡土人才服务站专家朱宝平。
熊双红以前不懂种植技术,只会埋头苦干,种出来的花椒树挂果少、花椒品质差。朱宝平得知情况后,主动找上门说:“双红,种花椒要讲究科学管理,我给你教。”从修剪技术到施肥配比,从病虫害防治到科学管理,朱宝平手把手教学,遇到种植难题更是随叫随到。如今,熊双红的花椒成了村里的金字招牌,他本人还被县里聘为农技员,年收入超过20万元。
在朱宝平常态化帮扶的农户里,现在已有近30人成长为村里的花椒技术骨干。朱宝平说:“看着这些群众把技术学到手,生活越过越好,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凤县乡土人才服务站坚持以“精准服务、按需育才”为导向,积极推行“线上咨询、一站受理、定制订单、结对帮扶、托管聘用”5种服务模式,打造高素质乡土人才队伍。
今年以来,凤县乡土人才服务站入站专家通过微信、视频等形式线上服务群众5000余人次;定期收集群众培训需求,开展订单式服务600余人次;累计组织各类培训30余场,受训3000余人次。
“家人们,这里生长的‘凤唐’苹果清脆爽口……”在苹果套袋时节,凤县唐藏镇庞家河村的“电商达人”乔非非带着团队每天奔走在果园,现场直播果园管理情况。
庞家河村地处秦岭深处的通天河上游,种出的“凤唐”苹果口感香甜。
近年来,在产业政策的带动下,庞家河苹果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但由于地理位置偏远、销售不便,产业效益难以提升。
看到苹果发展的难处,乔非非想到了直播带货。经过他的不断努力,“凤唐”苹果的知名度在网络上大幅提升,成为宝鸡苹果“十大品牌”之一,远销全国各地。
“这两年,全村30%以上的苹果都是通过我卖出去的。”乔非非说,“如今,加入乡土人才服务站,我想帮助更多果农从事电商销售,让大家的钱袋子都鼓起来。”
“乡土人才是乡村振兴宝贵的‘火种’。”凤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安慧表示,“我们建设乡土人才服务站的初衷,就是要依托这些‘土专家’‘田秀才’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他们‘带领技艺传授、带强产业发展、带火农副产品、带动群众致富、带活集体经济’的‘五带’关键作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