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也是推动关键环节自主创新、优化产业链资源配置的重要主体。大荔县立足县域发展实际,通过人才驱动实现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使人才在推动产业链创新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精准引才,夯实产业发展人才基础。针对事业单位专业需求,引进硕士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34名,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注入高端智力。面向农业、旅游等特色产业,招聘专业技术人才超千名,解决基层专业人才短缺问题。着眼工业发展,建立“百名企业家人才库”,重点培养40名领军型、成长型企业家,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同时,积极引进农业专家团队,为冬枣、红萝卜等特色农业产业提供技术支持,推动农业产业科学化发展。
系统育才,构建产业发展智力支撑。注重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农业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专家工作站,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以冬枣产业为试点,探索出多种设施冬枣栽培模式,集成示范轻简宜机高质高效栽培技术,让“冬枣”变“夏枣”。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采用“集中+分散”“理论+实践”“外训+拓展”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累计认定高素质农民4781人,打造了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队伍。在教育领域,以“1+3+N”骨干教师体系为引领,开展教研教改300余次,培养省级教学能手70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深度融合,释放产才协同发展效能。“冬枣820”是大荔县专家团队精心选育的优系品种,2023年通过陕西省良种审定并在大荔县推广种植2000余亩,为农户带来可观收益,并与高校教授合作审定“冬枣2号”,进一步推动了冬枣产业的更新升级。在红萝卜产业中,县管拔尖人才耿永胜带领合作社实行“五统一”管理模式,在全国拥有红萝卜种植基地1万余亩、年产值5000多万元、高峰期平均每天出货百余吨、产品远销加拿大等国家,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供稿:大荔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