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4月17日获悉:日前,杨凌示范区发布《秦创原旱区现代农业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支持政策》(以下简称《支持政策》),助力聚集区创新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辐射带动全省乃至旱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杨凌示范区科技创新和转化推广局局长薛海兵表示,出台《支持政策》是杨凌示范区立足现代农业“国家队”定位,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体现。
根据《支持政策》,杨凌示范区将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聚集区内企业牵头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共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推进创新要素跨区域、跨主体链接。对新组建的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分别给予500万元、100万元后补助。
杨凌示范区将构建全链条中试孵化体系,支持区内企事业单位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科技企业孵化载体等平台,为科技成果提供中间试验、技术熟化等全链条服务。对获批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后补助,助力科技新概念、新成果加速迈向市场化、产业化。
为推进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加强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杨凌示范区将对在聚集区内创办企业或开展成果产业化经营活动的人才,给予配套奖补,开展技术转移人才贡献度评价。
“我们将开通办理植物品种权质押融资业务,促进种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薛海兵介绍,对首次获评国家级、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分别给予一次性20万元、10万元的奖励;对年促成科技成果转化10项以上,或转化金额达到1000万元的成果转化服务机构,给予30万元一次性补助。
“我们还将对聚集区内新获批的省级瞪羚企业、省级潜在瞪羚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10万元资金奖补;对聚集区内新入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1万元奖补,持续壮大科技企业队伍。”薛海兵说。
此外,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杨凌示范区支持聚集区内科技企业或产业创新中心牵头联合高校院所,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共同体;建立常态化项目路演机制,发布重点产业领域需求目录,打造“需求+成果+产业”联动路演模式,按照每场次1000元给予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