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陇县紧紧围绕“解决好今后‘谁来种地’问题”,持续加大“新农人”引育力度,通过全方面引育人才、激发活力、保障发展等举措,不断让更多“新农人”在乡村书写“振兴梦”。
“线上+线下”联动,全方面引育人才。实施“安心回家”引才计划,建立“新农人”项目库,投资1.5亿元建设返乡人员创业基地,每年召开陇县籍大学生座谈会,招引63名人才回陇就业,34名“新农人”返乡创业,建立电商、农产品加工等企业10个,吸纳512名群众就近务工。发挥农业、果业、畜产等专技人员优势,分片包干、联镇包村,举办奶山羊养殖、农村电商等特色班59场次,培训种养殖人员6118人次,培育高素质农民100余人,市级拔尖人才9人,持续壮大乡村人才支撑。深入挖掘“最美新农人”“陇农英才”等典型事迹,推出“陇县十佳高素质农民风采展播”10期,邀请各领域归雁人才讲述返乡兴农故事,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叠加效应,持续汇聚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一线。
“产业+平台”赋能,全方面激发活力。依托陕西关中奶山羊产业研究院、和氏乳业院士工作站等平台,成立6个党员创新工作室,构建6个党员红旗手学用示范基地,聚合15名党员围绕制约产业发展瓶颈问题,开展问题会诊和难题共解活动,着力突破技术难题,带动400多名“新农人”创新求变、增收致富。立足本土组织动员各类致富能手加入“新农人”行列,依托贴息小额信贷、村级互助资金和协会产业启动资金,引导群众积极发展种养殖产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依托“五才联村”计划,实施党员远程教育助力“新农人”活动,举办山羊卫士特训班10期1500余人,开展奶山羊饲养“一场一策”、中药材栽培、苹果核桃管培等技术指导45场次890余人次,90余名“土专家”“田秀才”在田间地头传技术、解难题、促增收。
“政策+服务”倾斜,全方面保障发展。制定出台《县管优秀人才关怀激励办法》,设立100万元人才专项基金,建立健全“陇州英才卡”制度,构建涵盖全面、支撑有力、务实管用的政策体系。创新建立“1+1+N”县乡村三级“新农人”联系机制,明确一名支部书记和一名村组干部帮扶N名乡土人才,通过产业带动、资源开发、资产盘活、乡村旅游、股份合作5种途径,全方位为乡土人才提供政策、资金、信息保障,培育了以赵仁义为代表的新型职业农民、高技能乡土人才604人,直接服务群众3700余人。以‘精准培育、持证上岗’为目标,通过‘专家授课+考核认证’模式,为100名农民颁发初级职业农民资格证书,纳入全县人才信息库,优先享受技术指导、政策补贴等支持,推动“新农人”从‘经验型’向‘职业型’转变。
供稿:陇县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