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才之窗 / 人才动态 / 正文
硬科技产业区聚集近4000家企业,形成光电子、新能源汽车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丝路科学城:聚链成群 拔节生长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5-02-17 09:19 作者:刘印

高精度授时中心、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等大科学装置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落地建设;新材料陕西实验室、西安理工大学科创城等中试平台(基地)和新型研发机构等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有序推进……2月11日,走进位于西安高新区的丝路科学城,记者感受到这里涌动着创新的热潮。

丝路科学城是西安“双中心”的核心承载区。西安市从平台建设、未来产业布局、人才引培、科技金融结合、创新生态营造等方面着手,大力推动“双中心”建设成形起势。

“我们的平台从原来的研发平台升级为工程平台,为光电子芯片产业的创新创业者提供全链条技术服务,与他们携手推动光电子产业发展。”陕西光电子先导院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军红说。

作为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与省科技厅、西安高新区等联合成立的共性技术平台,位于丝路科学城的陕西光电子先导院通过提供“稀缺平台资源+专业技术服务”的方式,搭建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推动科技成果更快转化落地。

如今,光电子先导院的4到6英寸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和聚集了上百家光子企业,吸引了唐晶量子、赛富乐斯、广东致能等化合物光电芯片项目,聚拢了一批高端人才,入驻平台的企业有多项科技成果及产品突破了国外垄断、实现了国产替代、填补了国内空白,进一步推动光子产业创新集群蓬勃发展。

随着西安“双中心”建设不断提速,以光子产业链为代表的重点产业链聚集效应日益显现。

去年11月,在2024硬科技创新大会光子产业峰会上,深圳瑞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省外企业现场签约,落户西安高新区。

“落子西安是公司拥抱产业链‘大家庭’的重要布局。这里不仅有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还聚集了外延材料、晶圆制造等产业链上游资源。”深圳瑞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汪洋说。

目前,丝路科学城汇聚了各类光子企业168家,涉及光子材料与芯片、先进激光与光子制造、光子传感三大产业领域,核心产业规模近200亿元,一批光子企业脱颖而出、由小变大。

2月5日,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在丝路科学城主引擎——西安科学园启动区内,中试小试平台孵化器二期项目开工建设。

“二期项目将进一步拓展中试小试平台的功能,以满足更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项目的需求,构建从实验室到应用研究再到成果转化的策源高地。”项目负责人王涛说。

数据显示,丝路科学城启动建设3年来,开工产业项目235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21亿元,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9691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17家,新增上市企业13家。

随着西安“双中心”建设深入推进,目前,丝路科学城产业人口达43.7万人,硬科技产业区聚集近4000家企业,形成光电子、新能源汽车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汇集三星、比亚迪、中兴通讯、奕斯伟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培育形成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增材制造、机器人、卫星应用五大新兴产业,布局了生命健康、类脑智能、氢能与储能等一批未来产业。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