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才之窗 / 人才动态 / 正文
陕西涵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好生态

让人才创新活力奔涌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5-01-17 11:04 作者:田增军 梁芝芳

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罗剑没想到,得益于陕西为科研人员“撑腰”的人才政策,不到一年,自己的科技成果就从“书架”走上“货架”,建成国内首条覆盖常温、超低温、超高温薄膜铂电阻自动化生产线,打破了国外对该类产品近30年的垄断。

立足科教大省、人才大省的发展、竞争优势,近年来,陕西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落实落细一系列精准引才用才、全方位支持服务人才的具体举措,实现人才配置最优化和人才价值最大化,涵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好生态。

拓宽选才视野,在人岗相适上实现精准引才

北至冰城哈尔滨,南至羊城广州,足迹遍及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南京等地,2024年9月以来,陕西放眼全国发布“求贤令”。8场活动,服务重点产业链及“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1248家,截至目前达成引进意向的各类人才有9000余人。

“在上海看到咱陕西举办的招聘会,非常亲切,也让我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田博涵期待能回到家乡发展。

这种来自家乡的“组团式”校园招聘,受到众多在省外求学的三秦学子关注,也为陕西重点单位与省外优秀学子搭建了紧密交流、高效对接的平台,不少毕业生与心仪单位达成初步求职意向。

针对以往引才招才过程中广泛撒网、盲目求高、匹配不精准,导致人才资源内耗浪费现象,陕西省人社厅联合相关部门对全省重点产业链企业进行全覆盖摸底调研,制定了面向制造业24条重点产业链、工业13条重点产业链,以及现代农业、文旅重点产业链等领域的急需紧缺岗位人才需求目录。2024年10月中旬,围绕人才需求目录,省委人才办、省人社厅邀请20余家陕西省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及科研院所,赴东北五校联盟精准识才选才,以求贤若渴之心推动人才和产业“双向奔赴”。

据统计,截至目前陕西企业共引进硕博士人才8462人,其中博士814人。1225名高水平博士后青年人才来陕开展科研创新工作,在站博士后近5000人。

为解决民营企业留才难,陕西推动建立高校引进、校企共同使用的“校招共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新模式,高校根据企业需求和本校实际情况引才聚才,形成“人才池”,并打破学校用人“围墙”,引导优质人才向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流动集聚。

培育“科创雨林”,在人尽其才中释放创新活力

每到假期,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牛育华便带着她的苹果“面膜”扎进江苏、山东和陕西的苹果园。由她牵头的陕西科技大学腐植酸生态修复工程与技术中心创新团队创新苹果免套袋技术,大大降低了果农套袋的成本。

“我们研发的这种复合材料,只需轻轻一喷,就能在苹果表面敷上一层‘面膜’,提供营养、防治病害,还不会影响苹果的光合作用。”牛育华感慨,这项国际首创技术,却险些长眠“书架”。

为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产业化,陕西正式亮出一套改革“组合拳”,以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为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清障”“护航”。

享受到体制机制创新的政策红利,苹果“面膜”技术很快在国内10多个省份落地,让果农每亩增收2000元以上。由于在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中的突出贡献,牛育华“破格”从四级教授晋升为三级教授。截至目前,陕西630名科研人员凭借科技成果转化贡献晋升职称。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是陕西举全省之力下的又一盘大棋。在人才引进、分类评价、股权期权激励、成果转化等方面先行先试,让人才在改革最前沿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截至目前,秦创原总窗口西咸新区已聚集各类人才8.7万名,近两年年均增速达89%。

改革的“气候”演变为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由“新生灌木”和“参天大树”组成的“热带雨林式”科创体系呈现出勃勃生机,陕西32项成果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数量居全国第2位。

2024年,陕西启动实施第二轮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七大“重点行动”,其中包括深化“三项改革”任务、建好秦创原科技大市场、引进高校院所研究机构与领军企业研发中心、实施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等内容。

精耕“成才沃土”,在做优服务中让人才近悦远来

去年11月上旬,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2024年第二期陕西省人才工作者培训班结业。学员们表示,要把深圳在人才工作方面的好理念、好思路、好经验带回陕西,打破部门制度藩篱,精耕细作“人才沃土”,不拘一格用好人才,不遗余力服务人才。

对于陕西新时代人才工作者,念好“服务经”,坚持系统思维,加强改革创新,不仅是共识,也是“共为”。

陕西各级党委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把人才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从2012年开始,陕西每年设立2亿元的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工程专项资金。近两年,在地方财政收入吃紧的情况下,省级人才专项经费逐年增加。“十四五”以来,投入资金10多亿元,持续激励支持高层次人才在陕创新创业。

“真金白银”扶持的同时,陕西在制度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上下功夫,提供全方位、全过程优质服务。

陕西实施产业领军人才项目,开展“政府+企业”联合引才,创建人才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点,提高基层一线人才待遇。西安市探索实施人才交流服务“百千工程”,从激发人才创新灵感,到服务人才创业成功,再到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延安市围绕煤炭电力、石油化工、能化装备、苹果、畜牧业、文化旅游等11条市级重点产业链,组建起产业链专家服务团,把人才链嵌入产业链。宝鸡市组建干部人才合力团,组团向村、社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送技术、送关爱”,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基层一线流动集聚。铜川、安康等市推行由党委、政府多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人才服务专班,对接人才、企业需求开展精准服务,满足人才所想所需,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继北京、上海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后,西安成为全国第四个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榆林获批创建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磁吸效应不断呈现,创新活力在三秦大地奔涌。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