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西安交通大学(以下简称“西安交大”),参加“攀登计划”正在成为不少学生的新追求。
近年来,西安交大不断实践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之路,托举青年学子不断成长为卓越创新人才。“攀登计划”正是探索实践之一。
学校党委书记卢建军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西安交通大学坚持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为突破口,实施‘6352’工程汇聚科技创新资源、构建‘1121’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要将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打造成为西部的硅谷、西部的中关村、西部的张江,秉承西部大开发和西迁精神初心,致力于将创新资源汇聚,建设大西北。”
李志立(左一)在换流站同企业方共同测试。
学生创新创业的沃土
近年来,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不断发展,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李志立就一直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的换电阀监测进行研究。
李志立的研究并非一帆风顺,和很多研究生一样,他和他的团队也经历过“科研成果有什么用”的迷茫。
事情最终是在参与“攀登计划”后发生转变的。
“攀登计划”,是西安交大团委在党委领导下,自2023年起实施的一项实践育人行动。通过组织校内有志向、有能力、有经验的学生深入校园、企业、政府等场所,持续开展企业研学、校企共建互促等创新实践,在产教融合、激发先进、鼓励创新方面为学生赋能,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深度参与解决真问题,个人实现真成长。
回想起2023年第一次与上海正泰电器10余名集团总工专家见面的场景,李志立至今印象深刻。
“在光伏并网以及新能源电力系统领域,尤其是直流输电换流阀装备研究方面,上海正泰集团在行业里一直走得比较靠前。与他们面对面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我心里其实是咚咚打鼓的。”李志立说,“一方面我还只是个学生,另一方面我的很多工作都停留在实验室,并没有充足的业界经验。”
“攀登计划”成员在国家电网智能电网研究院交流。
在卢建军看来,学生之所以出现如此感受,最根本的是学校专业与社会生产发展部分“脱节”。“当前,学校里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很多,但效果却并不完美。我们没有告诉学生要实践什么东西,大家可能花一两个月时间深入一线,可收获却不多。”
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卢建军还发现不少在校师生对金融、资本等相关知识的了解较为欠缺。“大学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金融知识的理解是我们必须补上的一课。”他说。
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大力实施“6352”工程,推动“政产学研用金”6种要素走进学校,建设现代产业、未来技术、丝路国际3个科研单位,构建政策、金融、服务、配套、知识产权法务5种生态,打造成果交易和创投2个平台。同时,探索建立了企业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的“1121”(一中心、一孵化、两围绕、一共享)模式。
张朝辉(右一)和团队研发机器人。本文图片均由西安交通大学提供
自“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工程实施以来,学校已经引入80多支种子天使基金和158家金融机构进驻,还与223家龙头领军企业签署共建联合研究平台协议,建立84个校企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组建60余名职业化科技经纪人团队,从学校3万项存量成果中梳理出1200项易于转化成果推送给企业,转让许可专利1000余件,就地转化200余家企业。2024年9月,由深圳证券交易所、西安交通大学共同建设的深交所科交中心西部创新港成果转化服务窗口正式揭牌,标志着一支强有力的金融力量进驻学校。
得益于这片“沃土”,有了第一次交流,李志立团队很快和正泰集团的工程师们建立起了日常联系。
经过各方一年多的共同努力,李志立团队对技术方案与技术逻辑进行了反复梳理,发表了10余篇电力领域顶级期刊文章,申请专利20余项。目前,他们成立了西安阀控精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并入孵交大科技园,还获得西安一八九六公司百万投资意向,正式与西安博展电力等电力企业签订设备采购合同。
学生如何深度参与解决真问题
每到新学期开学,不少同学都要来西安交通大学团委打听“攀登计划”的消息。公共卫生专业的本科生徐芯语就是其中一员。
徐芯语在学校加入的是医工交叉学科同学组建的科研团队,他们针对脑类疾病自主研发了一款脑疾腕表,具有癫痫实时检测、帕金森动态监测、日常化睡眠监测功能。
2023年11月,西安交大团委发布了新一期的“攀登计划”活动通知,计划前往小米集团。
“小米已经建立起健康生态,应该也有类似的腕表产品。”徐芯语了解后,果断报名参加,并在报名时提出了“小米健康生态中的腕表产品如何?我们的腕表产品定价应该是多少?如何精准匹配到人群?售后如何开展比较合适?”等问题。
卢建军介绍:“‘攀登计划’并不是传统实践中的‘广撒网’模式,在实践企业确定、参加人员遴选上都有专门的考量。实践单位主要选择大院大所、头部国有企业,以及一些影响力大的商会。归根结底,就是围绕着战略新兴产业的企业开展实践,努力引领学生们去聚焦‘国之大者’。”
“对于学生们的选拔也格外注意,报名学生需要针对该领域提出自身关切的想法或问题,经过校内专家论证筛选,并与企业沟通确认后,才能参与实践。”西安交大团委副书记李开贤说,“有一期去华为交流的‘攀登计划’,上千名同学都提出了问题,我们根据企业需求,优中选优,最终确定了54名同学参加活动。”
徐芯语通过了遴选环节,如愿获得了前往小米集团学习交流的机会。当她介绍了自己的腕表设计后,小米集团的工程师毫不客气,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产品的不足。
“腕表只针对癫痫、帕金森病患群体,消费群体比较小,销售前景一般。”相关人员还为徐芯语算了一笔账,如果该产品成为医疗器械,想要获得二级医疗器械证,临床阶段的投资就需要300万元左右,一旦投入市场,回收前期成本需要很长时间。
“不过,你们的设备能检测脑部信息,可以试试朝着检测脑部疲劳方向发展,这个市场肯定更大一点。”交流最后,工程师也为徐芯语出了主意,除了检测方向的扩充,还可以针对腕表的数据存储进一步优化。这让徐芯语在明白市场调研重要性的同时,也有了新的研究灵感。
西安交大团委书记李利波介绍:“具体的实践中,我们会注重邀请总工、总师或负责人参与‘面对面’交流环节,力求打破信息壁垒。此外,我们还鼓励企事业单位结合自身情况设置专项课题或‘揭榜挂帅’专项科创竞赛、推荐‘企业导师’参与到学校‘双导师’体系,目的就是为合适的企业与热心科研的学生架起桥梁,让同学们能深度参与进来,有所收获。”
以“攀登计划”的育人实践为撬动,学校的科研院、技术转移中心等单位也主动参与学生实践,培育孵化学生科创项目。通过校企共建、人才共享、金融服务等形式,在政策、队伍、资金等方面为“攀登计划”保驾护航。
西安交大党委副书记孙早表示:“面对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他们的培养需要多部门联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配合,学校以‘攀登计划’等平台为载体,就是要在这个方面率先探索。”
“攀登计划”的参与群体不断壮大,3000多名学生参与到企业专项赛近百个课题研究中,提出解决方案300余项,涉及专利200余个,千余名优秀学生前往中铁一局、华为集团、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等24所单位,对话企业总师总工150余人,探讨前沿问题400余项。
持续攀登 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2024年11月,在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闭幕式上,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的博士生张朝辉向数千名和当初的自己一样、拥有科技创新创业梦想的学弟学妹们分享了创业历程。
博士二年级时,张朝辉就在导师梅雪松教授的指导下,和3位同实验室的同学创办了一家名为“优艾智合”的工业移动机器人公司。
如今,张朝辉和他的这家公司在业内已经崭露头角,电影《流浪地球2》中实际参演的科幻酷炫的“机器人群演”,正是他的公司应用在各行各业的真实产品。
不仅如此,基于工业物流和智能巡检运维两大业务,优艾智合已覆盖国内市场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
回顾起创业历程,张朝辉非常感慨:“一路在交大成长,我们得到了学校的导师、平台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帮助,面对真实的客户场景,努力将来自学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先进的机器人生产力,成为机器人行业里亮眼的‘学院派’力量。”
更难能可贵的是,“优艾智合-西安交大具身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也于2024年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揭牌成立。
“能反哺学校让我非常激动,相信优艾智合与学校能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共同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张朝辉说。
“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交大人的攀登不会停止,未来,西安交大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工程,培养出更多能真正解决问题的卓越人才,聚力打造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创新引擎、创新特区。”西安交大党委副书记王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