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某高等专科学校发布的引进博士研究生公示名单引发网友热议。名单显示,引进的10名博士研究生均有海外留学背景,且就读高校及专业存在争议。这引发公众对高校批量引进海外“水博士”的质疑。
引进“水博士”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近年来,随着国内学位授予标准日趋完善,一部分人“另辟蹊径”,漂洋过海前往海外“镀金”。他们中有些人往往有博士之名,而无博学之实,却因博士的头衔,受到部分高校的追捧。
“含博量”往往被视为高校师资力量的体现。但片面追求“含博量”,忽视对人才引进“含金量”的考察,这样“大水漫灌”的引进方式难免会让“水硕”“水博”滥竽充数,对高校教学工作长远发展极为不利。
治理引进国外“水博士”乱象,要摒弃“外来和尚好念经”的错误观念。在信息不畅通的年代,留学海外的博士往往更具国际视野,但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国内高水平人才同样具备国际视野,完全不必厚此薄彼。因此,高校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应破除对海外留学生的迷信。
杜绝人才引进“大水漫灌”乱象,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从源头把关,发挥监管作用。要持续加强学历认证审查力度,及时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海外院校进行公示,建立起衡量留学人才质量的科学标准。同时,要发挥好高校审核评估工作的“指挥棒”作用,以完善的审核评估工作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切实扭转高校引进人才工作中唯学历、唯论文的倾向。
引进德才兼备的人才,需要高校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一方面,高校在招才引智的过程中,应立足实际需求、把握自身定位,杜绝“一把尺子量人才”。另一方面,要倾心引才、精心用才,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让各类人才竞相涌现、各展其能,以务实、客观、多元的评价体系推进高校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