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泉县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推进新时代延安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一六四”工作布局,坚持以“用专家引专家、用情怀引人才”为抓手,定向施策、精准发力,点燃人才智力引擎,激活发展新动能,以高质量人才工作助推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全要素引才,汇聚发展新合力。强化需求、政策、要素一体化配置,打造人才聚集高地。一是以需求引才。按照“缺什么引什么”导向,围绕农副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等5条产业链,建立人才需求清单,对照“需求链”构筑“人才链”,去年招聘引进各类紧缺人才160名。道镇象鼻子湾村成为中美协首个“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艺志愿服务实践点,吸引200余名书画家采风写作,为全域旅游添彩助力。二是以政策留才。实施“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工程,制定《甘泉县引进人才十条措施》,出台《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机制》,召开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高质量发展人才座谈会,设立人才工作专项经费,建立人才“面对面”服务“心贴心”沟通工作机制,积极为人才和企业现场答疑解难,营造了重才爱才的良好氛围。三是以要素聚才。统筹全县编制数量,设立人才编制“周转池”,实行“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破除引才用才壁垒。注重柔性引才,全县三所公立医院与西安医学院、延大附院等建立对口支援,引进6所医院100余名专家坐诊义诊、带教授课。推行以才引才,支持本土专家贾生斌,创建科汇涂料专家工作站,引进陕师大、西交大等高校6名专家参与研发,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科技成果1项。
二、坚持全链条育才,积蓄发展新潜力。实施培训、实践、岗位多方位历练,培植人才成长沃土。一是注重培训提能。建立“党校+基地”人才培训平台,整合纪检、宣传、统战、政法等部门优质资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省市知名专家教授举办各类专题培训800余人次,开展本土人才实用技术培训2.2万人次;组织致富能手、产业大户在浙江大学集中学习,带领重点企业负责人赴河南考察,搭建人才提升的坚实台阶。二是强化实践锻炼。推行“一线淬火”行动,注重蹲苗育才,推进优秀人才跨地区、跨领域挂职交流,鼓励年轻干部到项目建设、企业生产等“四个一线”实践历练,储备优秀年轻干部174名,选派3名年轻干部到市属国企和无锡挂职锻炼,在实践中增强本领、增长才干。三是突出岗位练才。坚持以岗位选人才,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才有平台,推荐县国投负责人到市直企业任职,将招商局局长重用到县国投集团;让各类人才有荣誉,推荐谢庭香、袁永飞等6人先后入选延安市“圣地英才”,剪纸市级非遗传承人高英凤荣获“第五届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陕西省乡村工匠名师”称号。
三、坚持全周期用才,激发发展新动力。聚焦平台、合作、产业三方发力,搭建人才干事舞台。一是以平台助力人才。探索建立“专家工作站助企业、人才示范点兴产业”人才引领发展模式,建成市级专家工作站3个、人才工作示范点8个、科技小院4个,引进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山东农业技术专家姜远茂、北京化工大学博士杨鹏等一批高素质人才,积极开展政策咨询、技术攻关、业务指导,真正把人才镶嵌在产业链上。二是以人才带动产业。深化“政府+企业+院校”合作共建模式,在市委组织部的关心和支持下,发挥“项目+人才”作用,与亚洲排名第一的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合作,联合钱和教授专家团队,建立全市首个豆制品创新研究专家工作站,实现“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激活一个产业”,助推八千里豆业向亿级产值迈进,该做法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三是以产业支撑发展。发挥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优势,引进自然搭档、陕粮农等涉农企业,实施混塔、储能电池等6个新能源配套产业项目,建成中通、韵达等智慧物流产业园,累计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8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形成“人才支撑科技、科技振兴产业、产业推动发展”的良性循环,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增新光、添浓彩贡献甘泉力量。
供稿:甘泉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