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才之窗 / 人才动态 / 正文

追寻那道光——2024年第二期陕西省高层次专家国情研修班侧记

来源:陕西人才 发布时间:2024-08-05 10:01

六十年前,随着“争气弹”那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一道明亮的光穿透了笼罩在神州大地上空的核恐吓、核讹诈、核垄断阴云,让中华民族挺起了不屈的脊梁。

六十年后,一群来自陕西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装备制造等领域的高层次专家齐聚“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青海金银滩草原221厂,沿着科研先辈的足迹,叩问艰难岁月中的精神之光,寻求科技自立自强之道。

追 寻

七月的金银滩,花草繁盛,满目葱茏,一片安静祥和。

“三十多年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干部、牧工、家属和人民解放军、警卫部队指战员,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专委的统帅和指挥下,在全国和青海各族人民的大力协同下,在这块1170平方公里的神秘禁区内,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拼搏、勇攀高峰,攻克了原子弹、氢弹的尖端科学技术难关,成功地进行了16次核试验,实现了武器化过程,生产出多种型号战略核武器装备部队,壮了国威、军威。”在原子城纪念园,研修班的学员整齐列队,同声诵读这段铭刻在“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纪念碑上的文字,共同追忆那段并未远去的往事。

7月23日下午,研修班在“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纪念碑前开展现场教学《丰碑无言精神永存》并重温入党誓词

十一分厂上星站,当年负责将221厂研制的原子弹、氢弹转运到爆炸现场,一条铁路专用线把这里和千里之外的新疆罗布泊连接在一起。

“我参加党和国家重要机密单位的工作,这是党和国家对我的信任,我感到极大的光荣。保守党和国家的机密是我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在静静矗立的十一分厂旧址厂房和吊机下,学员们一起进行了保密宣誓。

“保密就是保生命。”青海两弹一星干部学院教师马永萍通过三个感人至深的小故事,讲述了221厂科研人员严格遵守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的工作纪律。“‘保密’两个字已经刻在了他们的心中、流动在他们的血液之中,他们为共和国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7月24日下午,研修班在十一分厂上星站旧址开展现场教学《保密就是保生命》

221厂一分厂,是当年中国核武器研制“核心中的核心、要害中的要害”,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王淦昌、彭桓武……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名字照耀在历史的天空。

这里也是无数无名英雄大力协同创造奇迹的地方。

因为在工作中要接触放射性物质,这里的工人享受了“保健食堂”的“特殊优待”——每人每月一斤白糖;

因为要保密,在不同车间的夫妻俩十多年互不知晓,直到一天无意中在厂区一棵树下偶遇……

学员们认真聆听一分厂的历史,感悟“两弹一星”精神

“这些都需要极大的奉献精神。也正是这一批又一批坚守一线、精益求精的工人师傅们,诠释了‘两弹一星’精神的力量,这种力量超越了时代,是‘不辞沉默铸金甲,甘献年华逐紫烟’的生动体现。”研修班学员、国核宝钛锆业股份公司高级工程师卢辉说。

感 悟

7月24日下午,在两弹一星干部学院永怀厅,一场声情并茂的宣讲报告《“两弹一星”精神永放光芒》正在举行,一个个放弃国外优厚待遇辗转回国、“愿得此身长报国”的科学家,一个个隐姓埋名、从此放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许身国威壮山河”的先辈——赵忠尧、罗时钧、沈善炯、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以及许许多多没有留下姓名、“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工程师、普通工人、牧民……他们的事迹让学员们频频摘下眼镜擦拭热泪。

原子城纪念馆内“两弹一星”元勋陈能宽、程开甲、邓稼先、郭永怀、彭桓武影像

研修班学员、西安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李红说,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21位是从国外学成归来的,他们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和科研条件,毅然回国投身于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回国多年后,有人问彭桓武,你当时在英国的学术地位那么高,成为皇家科学院院士,为什么还要回国,他说‘一个中国人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学成回国是每一个海外学子应该做的’。科学家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主义精神,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国就是家,有国才有家!我们每一个人和祖国荣辱与共,息息相关。当前我们正在经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研修班学员、西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副教授高全力说,永怀厅上方高悬着一条标语“中华民族挺起脊梁的地方”。他说:“‘两弹一星’在这里研制成功,让中华民族挺起了脊梁,这让我深切体会到‘两弹一星’对于国家安危的重要程度,体会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要将个人的奋斗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DF-3A模型前,学员们感悟先辈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精神

在原子城纪念馆,在“两弹一星”纪念园,在东三导弹前,在十八甲区旧址,在六分厂旧址……“一次次现场教学,使我们既学习重温了‘两弹一星’的历史,又深刻体会到‘两弹一星’精神所蕴藏的时代内涵和精神力量,是一堂堂极具历史穿透力、思想引领力、时代感召力的精品思政课,又是一场场高品质的文化视听盛宴,让我们的内心受到久违的触动。”研修班学员、西安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晓莉说。

传 承

学习归来,回首五天的研修经历,西安市教育局基教三处副处长靳瑞敏说:“在那里的每时每刻,我都被‘两弹一星’功臣们的艰苦创业和惊世壮举所震撼、所感动,更加深刻认识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在每一处教学点,每一个人物,都带来极大的精神震撼,我时时都在感动、处处都在自省。”

研修班学员、陕西科技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教授刘伟峰说:“现场教学过程中,我多次在想,如果当年我站在金银滩草原上,作为221基地的一名技术人员,我会怎么办?我能想到的就是‘责任和使命’。六十年后,重温221基地的奋斗史,我又在想,在新时代,我们科研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虽然各方面的情况都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责任和使命是不变的,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是不变的。”

安静祥和的金银滩草原

研修班学员、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咸新区分公司研发主任工程师王静说:“研制‘两弹一星’,先辈们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许许多多从0到1再到100的奇迹。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也要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自己的行业和领域实现从0到1再到100。”

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化新材料企业,在超导领域科研水平与产业化水平均处于世界前列,其生产的超导线占据全球超导磁共振市场一半份额。研修班学员、西部超导副总经理郭强说:“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从事超导材料技术、管理工作的党员,对在艰苦条件下从事核武器研发工作的先辈满怀敬佩之情,同时也深感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未来,我们要在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更好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深耕一线、埋头苦干,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现场教学《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西安智能再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是我省智能再制造创新中心的承载单位,承担着为陕西增材再制造产业强链、延链、补链提供关键共性技术成果与系统解决方案的任务。研修班学员、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昕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做好‘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人、宣讲人、践行者,在再制造这个新兴领域,勇挑重担、自力更生,大力协同、深度融合,加速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成果转化,促进陕西再制造产业发展,服务我省绿色循环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大局。”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程晖说,刚刚结束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一名高校科教工作者,经过这次学习,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初心,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始终以‘育国之栋梁、铸国之重器’为使命,坚持以‘总师育人文化’引领航空宇航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聚焦新一代航空装备跨代发展这一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炼重大科学问题,积极开展‘从1到0’式的反向应用基础研究,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韧不拔的定力,肩负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重任”。(文/记者 计科宪 图/计科宪 程晓军 张文鑫)

责任编辑:孟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