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澄城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省、市、县委关于人才工作部署要求,深入实施“人才领航 智汇澄城”行动,以人才助力乡村振兴“4310”合作平台为抓手,全力做好“四乡”人才引育工作,为推进澄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一、夯基础、固产业,打造人才集聚之地
一是构建引才体系。制定澄城县“四乡”人才工作行动方案,召开“四乡”人才工作座谈会,压紧压实各单位工作责任,按照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抓顶层设计、各成员单位抓具体落实的原则,明确“四乡”人才工作任务、责任、考核“三张清单”,确保工作目标明、责任清、路径通,构建起县委组织部牵头、各职能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体系。二是加大引才力度。坚持每年通过各种渠道发放《致在外乡党的一封家信》,通报家乡发展情况、宣传家乡营商环境、推介家乡发展项目、激发回乡发展热情。开展公开招聘高层次和紧缺专业人才活动,发布产业人才需求信息,吸引在外人才返澄就业。建立澄城籍“四乡”人才信息库,将在外创业的企业家作为赴外招商的优先选项,乡情招商、乡党招商。三是做强引才产业。坚持把“四乡”人才与产业发展相融互促,不断做足“产业聚才”文章,立足澄城资源禀赋、人才基础、产业布局,通过高校、单位招聘、产业扶持等方式引进返乡人才7000余名,有力促进绿色建材、中药材、现代农业等产业扩能提速,“产业引才”强磁场更加坚实、更加有力。
二、搭平台、重培用,打造人才逐梦之地
一是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借力韦智敏人才专家工作室、西北大学乡村振兴智囊团、大唐集团等优势资源,推动人才助力乡村振兴“4310”合作平台落地落实,建设产学研合作基地和返乡人才实习实训基地。搭建县域返乡人才培育平台,围绕“四乡”人才综合能力提升,依托公共实训基地项目,打造集人才交流、培训、实践、产业孵化为一体的县级标准化创业中心。二是强化人才培育。依托“4310”合作平台,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组织部分优秀“四乡”人才赴厦门大学、苏州大学等先进地区充电赋能,举办培训班10余期,学习活动200余场次。设立返乡人才训练营,组织返乡人才开展座谈会,让返乡人才在头脑风暴中有思路、有方向。三是注重实践锻炼。深化订单式服务模式,构建“返乡人才--科技成果转化团--人才驿站”协作机制,镇(街道)人才驿站和科技成果转化团有效衔接、良性互动,各科技成果转化团吸纳返乡能人开展服务基层一线活动,助推返乡人才智力成果及时转化。今年以来,10个乡土人才科技成果转化团共开展个性化、清单式服务15余场次,惠及群众7000余人次。
三、优政策、强保障,打造人才乐业之地
一是完善政策措施。优化出台《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支持做好稳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揽子“政策包”,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用地、用水、用气、用电等要素保障方面对建设家乡项目给予支持,对返乡创业登记除重要项目实行“一审一核”外,其他事项登记均实行“审核合一”。与各大银行建立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经办合作关系,有效解决返乡创业人员资金问题。二是激发创新活力。举办澄城县第一届“人才周”活动,持续营造“服务暖人、诚意感人、事业留人”的良好环境。编撰发行《人才特刊》2期,为印象古徵、百康集团等9家“四乡”人才创业示范基地授牌,树典型、展风采。组织优秀人才代表赴返乡创业示范点观摩调研,召开返乡人才座谈会,聚众智、献良策,及时了解“四乡”人才诉求,送上引才用才“福利包”,激发干事创业动力。三是加强服务保障。建成投用全省首个县级人才公园,发行“古徵精英卡”500套,用心用情解决好返乡人才在就医、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关切和需求,为符合标准的返乡人才提供拎包入住人才公寓60套,开通“6712380”人才服务热线,密切关心返乡人才的思想、事业、生活,让返乡人才在政治上受尊重、事业上得支持、生活上得照顾。
(供稿:澄城县人才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