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在白水县城关街道小雷公村,秋林女子果园管理服务队为果农提供剪树服务。
12月1日,白水县尧禾镇尧禾村苹果园里,县园艺站技术员王小军在为果农进行技术指导。十几名村民在他的指导下对苹果树枝条进行修剪,园里一片繁忙景象。
“我以前剪树都是凭感觉,不知道方法要领,导致枝条乱、结果晚、效益差。现在,有了技术员的专业技术指导,苹果长势好了,收成也好了。”村民杨忠民乐呵呵地说。
像王小军一样,忙碌在白水县各处果园里的技术员们,正是白水县“三百”优才计划中的一类人才——乡土人才。
今年以来,白水县以实施选育百名“三农”干部、配强百名村(社区)书记、聚集百名乡土人才的“三百”优才计划为突破口,持续健全乡村人才“引育留用”工作机制,提升人才培育的实效性,推动各方人才力量在推进强村富民、优化乡村治理、服务人民群众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白水县将选好育好百名“三农”干部作为首要任务,通过选派县直机关骨干赴村担任第一书记、每季度开展“驻村工作队”观摩推进会、常态化开展“四不两直”督查,建立完善乡村振兴工作实绩突出单位和表现优秀干部“档案库”,并在年底结合其日常考勤、驻村表现、帮扶成果等工作开展集中考核,有效引导激励驻村干部担当作为。今年,白水县累计选育出127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长、128名工作队员,组织开展业务培训22期,共培训427人次。
白水县城关街道西文化村现代化设施大棚里的水果西红柿已进入成熟期,村党总支副书记井云龙带着几位村民,忙着为订购户采摘西红柿并装箱,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预计这一茬水果西红柿的产量能达到8000斤至9000斤,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3万元的收入。”井云龙说。
井云龙是一名返乡创业大学生,在换届中被选举为西文化村党总支副书记。上任后,他积极为村上跑项目、争资金、流转土地,带领村民经过不断摸索确定了长期产业大棚种植、中期产业油菜种植、短期产业水果玉米种植的产业发展格局。
“井书记有干劲,发展产业有思路,又一心想着村民。我现在每年能多收入2万元呢。”村民雷发明说。
为了配强百名村(社区)书记,白水县实施村(社区)书记“雏雁工程”,建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和成长纪实档案,定期跟踪培养考核干部,现在全县共培育储备村级后备干部428名,持续为“头雁”队伍注入源头活水。其中,像井云龙这样返乡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的人才共46名。
每年白水县秋林苹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秋芳都会带领她的女子果园服务队,到有托管需求的果园里,为果农提供建园、高接换优、苗木繁育等专业技术服务。今年以来,该服务队已为全县2000多亩果园、全国2万多亩果园提供技术服务。
“女子果园服务队真不错,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让每亩苹果能多收入近2000元。”城关街道小雷公村村民李孝军说。
2016年,林秋芳以秋林苹果基地为主阵地,组建了超过200人的秋林女子果园管理服务队,并通过培训、实操、比赛等方式,让队员熟练掌握苗木繁育、扦插、播种、压条、分蘖等技能。如今,这支“娘子军”的果园管理技术响当当,队伍中的60多人都成了新型职业农民。
在白水,像秋林女子果园管理服务队队员这样的乡土人才,正在为解决产业聚集人才效能不足问题作着贡献。
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白水县着眼本土人才优势,通过实施聚集百名乡土人才计划,创新打造“3+N”校地合作模式,以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为苹果、白酒、煤炭等主导产业人才成长聚集搭建平台,全面提升产才匹配度和人才贡献率,有效推动人才聚集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截至目前,白水县累计聚集培育苹果产业人才1282人、白酒产业人才144人、煤炭产业人才75人。
白水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李立锋表示,白水县将以实施“三百”优才计划为契机,着力用活人才政策盘活人才资源,聚焦产业链、打造人才链,重点在搭建装备加工制造、清洁能源、文旅康养等县域新兴产业聚才育才平台上持续发力,努力在人才竞争中占得先机、走在前列,以乡村人才队伍的壮大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