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才之窗 / 人才动态 / 正文

才聚彬州赢发展 智创未来启新程

——彬州市2022年人才工作综述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3-01-18 09:32 作者:高文锋

2022年,彬州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紧围绕“人才强市”战略目标,聚焦乡村振兴,以“人才引领发展,发展集聚人才”的思路,完善机制强保障,搭建平台聚英才,引才聚智强队伍,示范引领强服务,优化环境增活力,着力构建彬州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坚持党管人才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不断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党委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作用,引导广大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

健全体制机制,构建党管人才工作大格局。调整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任副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机构,推动“主要领导”抓“人才第一资源”的良好格局;聚焦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优化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将涉农部门纳入成员单位,细化职责任务,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大格局,让党管人才工作机制更加完善。

完善政策机制,破除人才发展“政策藩篱”。先后研究制定《彬州市加快解决行业紧缺专业人员实施方案》《彬州市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激励措施(试行)》《彬州市人才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实施方案》《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的具体措施》《彬州市实用人才培养实施计划》《彬州市进一步鼓励支持在外人士回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十条措施》,修订完善《彬州市突出贡献优秀人才评选管理办法》等系列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等方面政策性文件,为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

拓展引才渠道  探索多元化引才模式

人才成就事业发展,事业发展造就人才。我们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引才方式,着力解决人才紧缺难题,努力促进人才规模、质量和结构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

优化教师队伍,破解教育人才不足困局。针对全市教师严重缺编实际,按照《彬州市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采取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特岗计划、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吸纳外县市合格教师、返聘优秀教师等措施,加大教师招聘补充力度,年内招聘补充教师336名,其中公开招聘师范类研究生3名,大专以上学历任课教师199名、校医5名、特岗教师98名,吸纳外县市合格教师6名,返聘优秀退休教师25名,招聘特教人才12名,有效破解教育人才不足困局。

储备医疗人才,强化医疗队伍建设。出台《关于引进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实施方案》,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招聘力度,年内招聘定向培养临床医学本科生16名,事业单位公开招聘36名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与3名免费定向培养医学类毕业生签订合同,毕业分配到镇卫生院工作,根据单位关键或特殊岗位需求,返聘5名副高以上职称专技人员,储备医疗人才队伍。

校地校企合作,联动发力柔性引才。柔性引才、柔性用才,是破解人才区域性短缺和结构性不合理难题的重要手段。彬州市出台《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意见》,探索“外引内培”机制,实施“外聘内培校长工程”,与交大阳光教育集团合作,高薪为市范公中学、公刘中学外聘校长2名,内培城区小学校长1名,有力提升了校长队伍整体水平。推行“名校+”联盟办学战略,与咸阳启迪中学投资方陕西启承创合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托管市东街小学、北极镇初级中学,引进校长、副校长等管理人才6名,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高教育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加强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省人民医院、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等省市知名医院合作,签订协作协议,以“周末专家”“假日教授”“固定日专家门诊”等形式,来彬开展支医交流帮带服务活动,年内累计柔性引进省市医疗人才17名,其中省人民医院7名、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名、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4名、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名,不断提高我市医疗人才服务水平。

优化项目载体  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

彬州市坚持走“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之路,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不断提高人才引育与产业发展契合度,人才兴产业旺的生动局面初步形成,一系列创新创业举措成为助推彬州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建设人才驿站,为乡村振兴引才聚智。制定《彬州市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设实施方案》,聚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规划依托全市产业园区,按照“一室一基地”,建设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覆盖全市各镇(办),着力引进农业农技农艺等方面专家型高技能人才,构建“外联专家+技术骨干+田秀才”三级“人才链”,融合“产业链”和“创新链”,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以挂牌成立的现代设施大棚种植人才驿站为引领,特聘市县两级6名专家入驻驿站,融合40余名乡土人才建立技术团队,累计投资3742万元,辐射带动全市共建成现代设施农业种植大棚889座,累计开展行业人才交流研讨、实用技术培训和中小学生劳动技能实践体验等活动10余场次,惠及群众3000余名,日趋成为人才聚集、干事创业、富民强村的“大舞台”。

创建专家工作站,让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制定《彬州市“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建设的实施意见》及《评选管理办法》,围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在全市依托苹果种植、彬州梨种植、菊花种植、花椒种植、煤炭开采及机器人构建等现代农业、工业和科技产业领域,累计评选出三批11家县级“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拨付经费补助50万元,柔性引进国内外专家40余名,融合市内外100余名专家人才建立科研团队,成功创建咸阳市级“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1家,不断促进产才深度融合。

主动融入秦创原,逐步做大科技创新文章。挂牌成立秦创原彬州创新促进中心、大健康产业园研发中心、咸阳高新区医药产业园彬州园区,设立秦创原总窗口联络站,科技特派员达到52名,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申报省级、市级科技创新平台8项,引进高端人才11名,获得专利授权93件、注册商标94件,科技研发投入3.2亿元。成功创建省级科普示范(市)县,荣获省级农业科技创新示范站。

聚焦乡村振兴  培育壮大实用人才队伍

人才是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资源。彬州市始终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注重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向乡村一线流动,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精准培训,补齐能力短板。围绕发展需求,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依托乡村振兴学院、农民田间学校、农广校、“彬州大讲堂”和市委党校等培训平台,聚焦乡村振兴,以“走出去+请进来”“线上+线下”“集中培训+分期轮训”的形式,围绕乡村治理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提升,举办基层干部乡村振兴能力提升、高素质农民培育、返乡青年创业和电子商务操作等培训班7期26班次,培训各类乡村实用人才1.1万余人次。

驻村帮带,提升治理能力。出台《鼓励支持退出领导岗位的职级公务员到村担任乡村振兴特派员的实施意见》,从全市热爱农村、熟悉农业的职级公务员中选派10名乡村振兴特派员,发挥自身特长和人脉资源优势,帮助乡村谋发展、破难题,为引导退出领导岗位的职级公务员到乡村振兴一线施展抱负、展现才华。截至目前,10名特派员共争取各类资金2230万元,发展特色优势产业5560余亩,在助推乡村振兴中发挥引领探路作用。此做法被咸阳市以文件形式在全市推广,被《陕西日报》和《乡村干部报》宣传报道。坚持和完善向重点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年内向67个村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201名,健全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科技派员,攻关技术难题。健全科技特派员下派机制,结合省咸科技特派员下派活动,选派市52名科技特派员深入镇村产业园、田间地头,进大棚入牛圈、下企业进车间,开展科技指导和难题攻关100余场次。

农业指导,当好产业顾问。建立产业指导员下派机制,选聘农业农牧系统专业技术人才、乡村“土专家”、高素质农民等397名熟悉“三农”工作的技术人才为产业发展指导员,深入田间地头,采用“手把手、面对面”形式,年内开展技术指导服务3万余人次,发放培训资料25560(套、册、页、本)。

专家组团,服务行业发展。在全市选派120余名专家人才,分别组建农业、教育、医疗、科技、文化、电商、司法等专家人才服务团,开展乡村行业服务活动,累计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60余场次,惠及群众1.2万余名。

优化人才服务  营造识才爱才留才浓厚氛围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我们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始终践行以真挚情感打动人才,以贴心服务留住人才,用细心服务换取人才创业信心,用贴心服务赢得人才安心发展。

政治引领“聚心”。“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领,全方位支持人才、帮助人才,千方百计造就人才、成就人才。”我们坚持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在全市人才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和咸阳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热潮,在《彬州先锋》择优编发各类人才学习心得,不断增强人才的政治认同和向心力,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人才发展优势。

用情服务“贴心”。建立党委(党组)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加强思想交流和感情联络,拓宽人才建言献策渠道,鼓励引导本籍在外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技能人才回乡投资兴业,进行科研指导、技术服务。落实和完善人才创业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引导各类人才积极创新,服务家乡发展。

鼓励激励“暖心”。在全市专业技术、文化社会艺术、乡村振兴等方面集中评选命名表彰26名有突出贡献优秀人才,每人每月享受市财政200元生活补贴,每年享受一次医疗健康免费体检,成功推荐评选咸阳市第十一批有突出贡献专家2名,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供稿:彬州市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孟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