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才之窗 / 人才动态 / 正文

以创新实干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人才篇在潼关落地生根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2-10-27 10:39 作者:周迪 赵田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人才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国人才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潼关县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过程中,坚持“补齐短板、做强优势、争创亮点”的工作思路,以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强化人才培育理念、搭建人才干事创业平台为着力点,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大力集聚各类优秀人才,为推进潼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健全机制,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先后出台《潼关县人才强县战略实施意见》《潼关县“雁归工程”实施意见》《潼关县人才公寓管理办法》等人才工作制度,出台18条人才新政,设立200万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着力打造具有县域特点和区域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制度优势。建立以县人才发展服务中心为核心,镇(街道)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站为联络站,村级乡贤工作室为联络点的“一核一站一点”人才服务体系,形成了上下联动、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靶向引才,打造人才集聚高地。面向科教、医疗卫生、农业农村等领域,建立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编制周转池,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目前共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专业人才22名。实施柔性引才借智发展,通过“弹性”聘用、技术合作等多种途径,柔性引进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54名专家人才服务潼关。全面落实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双招双引”和“央企进潼”工作,深入实施“雁归工程”,鼓励潼关籍在外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吸引大量高素质人才到潼关发展,着力打造高层次人才“聚宝盆”。

多元培育,激发人才内生动力。深入实施青年人才培养、企业人才引领、名师名医提升、乡土人才培育、精英工匠铸造五大工程,统筹推进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全年共开展党政人才、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培训16期995人次,累计培养各类人才3317人。坚持把人才平台建设作为培养人才、成就人才的“梧桐树”。围绕打造潼关“3+N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在软籽石榴、大棚果蔬、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领域,积极推进人才平台建设,建成县级专家工作站8个、市级专家工作站1个、省级创业孵化基地1个、市级创业孵化基地3个、县级创业孵化基地3个,成功孵化各类创业者680户,带动就业7570人。

优化服务,搭建人才干事平台。设立人才公寓,让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青年人才实现拎包入住。制定完善人才绿卡制度,对引进的各类人才在住房、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方面提供便利,开辟人才绿色服务通道。举办“青春向党·缘定潼关”青年人才联谊活动,拍摄《与潼关共成长》青年人才宣传片,让更多优秀人才扎根潼关。开展乡土人才优选活动,推选出20名优秀乡土人才,开办“乡土人才风采展”栏目,集中呈现乡土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事迹和风采,在全县营造“潼心协力,关爱人才”的浓厚氛围。   

站在百年新起点,展望潼关发展新蓝图,在高质量发展的重任和机遇面前,潼关全面深入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积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强化人才引进力量,抢抓机遇、大胆探索、主动作为。下一步,潼关将紧扣“建成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县”总目标,围绕“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文旅兴县”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人才强县”战略,以人才助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依托“县校合作、县企合作、园区集群、招考招录”四大板块,不断优化人才政策,积极引才育才、识才爱才、用才留才,让各类人才在金城大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持续打造“引得进”“留得住”“育得好”的人才环境,不断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供稿:潼关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