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为先”。今年以来,兴平市紧紧围绕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地位,坚持在人才引进、培育、服务上谋思路,出实招,下功夫在人才供给上做文章,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广开“才”路,汇聚乡村振兴核心引擎。严格落实《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的具体措施》,加大镇(街道)招录公务员力度,省考招录26个岗位计划全部面向镇(街道),上报省级定向选调生需求计划20人,60%需求倾向镇(街道)。深入实施“人才下基层 智汇促振兴”活动,整合选派“智汇槐里”人才库122名骨干人才,组建4个行业服务团22个专家组,深入全市53个产业园区、龙头企业、乡村学校和卫生院,开展农业科技指导、医疗技术帮带、骨干教师示范、科技成果推广等基层服务行动。组织开展第三批市级“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创建,吸纳入站专家39名,对上争取9名咸阳市科技特派员包联市域6个产业园区及合作社,助力打造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智囊团。
就地取“才”,激发本土人才动力源。制定《兴平市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以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种养大户等为主体,开展“线上+线下”专题培训175期次,累计11026人参训,鼓励引导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实用人才等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社32个。挖掘培养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初步确定5人参与乡村工匠培育,传承发展传统技艺。从乡土专家、种养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退休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以及科研教学单位一线服务人员中选聘产业紧缺、农民急需的特聘农技员15名,采用“农技110”模式,对属地种养殖农户进行入户服务,使农户真正享受到家门口的农技服务。
以“才”为先,创优人才发展“生态圈”。采取“公办+民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相结合的模式,积极为乡村人才提供职介服务,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30场,发布岗位800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1300余人,实现签约450人。聚焦大学生、退役军人、农民致富带头人等返乡创业群体启动资金不足难题,累计发放贷款188笔3643万元。认真落实乡村人才待遇倾斜政策,分类别上调镇(街道)工作人员乡镇补贴,全面实现镇(街道)机关工作人员收入高于市直机关同职级人员20%以上。坚持职称评审面向人才、面向市场主体,打破户籍、地域、身份等制约,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由职业技术人才等职称申报渠道,免除乡村非公企业人才后顾之忧。
供稿:兴平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