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培育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具有深厚乡土情怀、熟悉风土人情、擅长产业发展的乡土人才队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潼关县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乡土人才“选、育、用、扶”培养管理机制,让乡土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建立信息库,把乡土人才“选”出来。乡土人才成长于乡村沃土,实践经验丰富,深受群众信赖,但其身份多元,散落基层。为此,潼关县全面开展乡土人才资源摸底调查,通过深入调研、村组举荐、个人自荐等形式,把在特色种养殖、加工、产业发展等方面带动能力强、示范作用发挥好的“土专家”“田秀才”选进乡土人才队伍。按照种养殖能手等九类分门别类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及时更新完善,进行动态管理。目前,乡土人才信息库收集汇总183名乡土人才信息,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丰富培训形式,把乡土人才“育”出来。结合产业发展实际,通过镇街党校授课、邀请专家现场指导、专题讲座、远程教育、发放技术资料等多种方式,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乡土人才开展种养殖、病虫害防治、电子商务等方面培训。目前,完成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120人,聘请专家教授对乡镇农技人员和种粮大户进行技术培训,累计培训500余人次。
培树先进典型,把乡土人才“用”起来。每年开展一次“技能大比拼”,激发乡土人才拿出“看家本领”,并评选出3-5名优秀乡土人才进行广泛宣传。同时,设立乡土人才工作室,常态化发挥乡土人才作用。每年组织优秀乡土人才开展两次“深入群众送服务活动”,积极为乡土人才搭建传授经验的舞台,创设服务群众的平台,发挥乡土人才作为“宣传员”“辅导员”“技术员”“领航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近年来,在潼关县金桥现代农业园区负责人、高级职业农民王新军的带领下,全县软籽石榴种植面积达到4.48万亩,培育乡土人才19名,软籽石榴已经成为潼关县的新名片。潼关县港口社区乡土人才刘媛,先后建立了15个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按照“一店带多户”“一店带多村”的模式,带动就业200余人。目前,潼关县累计培养各类农村实用青年人才130余名,建立农业特色专家工作站7个,创办家庭农场147个,领办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146个,全面助推农业经济发展。
落实四个优先,把乡土人才“扶”起来。潼关县因地制宜,完善乡土人才扶持机制。对优秀乡土人才落实“四个优先”政策:优先选派外出参观考察学习,优先推荐为村级后备干部,优先吸纳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优先享受科技服务。目前,周东升等乡土人才已吸纳为党员发展对象进行培养,并先后从村级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中选拔出52名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潼关县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