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才之窗 / 人才动态 / 正文

千阳:“多维度”发力引育人才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2-04-22 15:20 作者:石维龙

近年以来,千阳县聚焦县校合作、县企合作、园区集群三大板块外引高精尖人才,依托海升苹果田间大学、公共实训基地、千阳职中三大平台,做大做强“千阳苹果师傅”、“千阳奶山羊专家”、“千阳绣娘”、“千阳技工”、“千阳保姆”、“千阳蜂农”等六大品牌内育人才,聚焦政策扶持、政策激励引导专业型人才下沉基层一线助力乡村振兴,全方位多渠道聚拢各类人才,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统筹,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的若干措施》《千阳县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县委常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的通知》,强化人才保障服务机制。每年拿出500万元,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服务管理,在子女上学、配偶就业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在原来48套的基础上,划拨40套60平方米左右的大户型保障住房,作为高层次人才公寓;明确每名县委常委联系服务2-3名专家人才,联系1家民营企业,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要素、解难题“三送一解”活动,不断优化提升人才管理服务体系,营造识才、爱才、用才、惜才的良好氛围。

多点发力,提升人才集聚能力。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精准对接奶山羊、苹果等特色产业和重点领域发展需求,推广实施海升、千湖林海、宝丰、园区四种引才模式,聚力引进一批高端、高新、高精尖人才及急需紧缺人才。先后柔性引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全国苹果首席专家霍学喜、赵政阳、李丙智和农业部奶山羊研究室主任曹斌云等首位产业领域国家级专家人才,助力产业发展;与宝鸡市职业技术学院签定定向委培乡村医生协议,3年内为全县培育13名乡村医生;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宝鸡文理学院等高校合作在清谷田园设立了教学实践基地,实现高校与县域经济发展良性互动;依托正大、华圣、枫丹百丽等现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人才+产业”“人才+项目+平台”等方式,吸引一批国内外高等院校毕业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先后引进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40人,本科学历243人,获得国家授权专利5项,申请专利20项,完成创新项目7项。   

立足岗位,激活人才内生动力。制定出台《千阳县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日常管理十八条措施》和《关于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四个一线”锻炼的实施意见》,激励各类人才向基层流动。先后选派65名乡村振兴第一书记、130名驻村工作队员到乡村振兴一线驻村锻炼;选派2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首位产业、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和安全维稳等重点工作一线挂职锻炼;每年组织80余名党政干部、乡土人才到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培训考察学习;以“百千万”培训工程为抓手,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开展高素质农民理论培训120场次5040人次;依托“田间大学”“创业中心”“公共实训基地”等载体,开展家政服务、工艺品制作、电焊、叉车驾驶、数控车床、苹果、奶山羊、中蜂等技能培训,定制培育1200多名“千阳保姆”在大中城市就业,月均收入3000元以上;1万余名留守妇女变身“绣娘”,刺绣产业年产值达6500万元;169余名果农被评为“千阳苹果师傅”;1700余名初、高中毕业生晋升千阳技工,年培训就业率达70%以上,擦亮“苹果师傅”等六大技能人才品牌,全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现场会在该县召开,人民日报、陕西日报对千阳苹果师傅进行了宣传报道。

 

(中共千阳县委组织部  供稿 )


责任编辑:姚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