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3个月左右的时间,第一批“00后”高校毕业生就要离校,步入社会迎来角色转变。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首次突破千万,达到1076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当前疫情反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多重因素对就业的影响仍在持续。增减之间,如何写好千万毕业生“就业答卷”,无论对高校、政府还是毕业生个人,都成为一道现实的考题。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头关系着青年人的美好未来,一头连接着千家万户的期盼与福祉。保证高校毕业生就业,为他们提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合适岗位,搭建起更为广阔的人生舞台,既是实现人力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效配置的题中之义,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需要看到,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既面临就业整体形势压力大,也存在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人选、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岗位的供需“错配”等问题。破解这些问题,还需高校人才培养、有关部门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共参与、齐发力。
日前,教育部发出通知,开展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高校“一把手”抓就业,从短期看,为校企合作打造了“就业直通车”,能够让高校挖掘到更多岗位资源,并且根据岗位所需精准推荐学生,助力“纳才”与“求职”高效对接。从更长远意义上来看,通过“一把手”入企进园,高校能够及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用人需求,进而以此为导向,在专业课程设置、搭建见习平台、提供就业指导等方面给予学生更精准、更有针对性的安排与指导,既可以打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壁垒,也在一定程度上校准了高校人才培养方向 。此次专项行动值得期待,也期待更多这样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
当然,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还需政府及时更新政策“工具箱”。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就业模式也日益多元化。时下,美食品鉴师、网络主播、文案写手……层出不穷的新职业不断打破传统就业观,灵活就业正在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蓄水池,为青春和梦想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各地政府要用好“扶”的政策、完善“帮”的举措,及时推出更为健全的社会保障政策,为灵活就业者保驾护航,以更多“真金白银”的利好政策破除创新创业中的难点,为高校毕业生营造灵活就业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