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公司与商洛学院合作,探索‘飞地模式’,6位博士专家在5G电源适配器升级项目中研发出的‘一种防水防触电的快速充电器’技术在公司进行成果转换,一季度产值1200万元,带动360人就地就业,推动了企业发展。”近日,陕西省山阳县瑞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卫西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山阳县聚焦破解乡村振兴中人才振兴老大难问题,围绕“3+N”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实施“千名人才创新创业”为抓手,推动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集聚,开展技术推广、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引进一批在重点产业领域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高端人才,打造一批功能多样、产业集聚、设施完善的创新创业平台,培育一批产业集群带动能力强的科技型企业,推动产业链与人才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171.75亿元,市场主体20375家,“五上”企业、过亿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212家,现代农业园区5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941个,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让更多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人才数量、结构和质量能够满足乡村振兴的需要。山阳县制定《山阳县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具体措施》和《山阳县人才工作保障招商引资“六条措施”》,每年设立人才工作专项资金1000万,成立“千名人才创新创业”工作专班,统筹协调做好千名人才创新创业支持和服务工作,全力抓好招才引智,挖掘区域人才资源,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协同创新中心等科创平台,扶持一批骨干人才在“3+N”产业、“卡脖子”技术。新培育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4个。运营好县上2个博士工作站和3个人才驿站,开展“博士企业行”等服务活动10场次,推动产业链与人才链、创新链深度融合。陕西和丰阳光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柔性引进国家“三区”科技人才入选者贺晓龙,与延安大学共建产学研实践基地,开展食用菌新技术研发、新产品研究,推动企业发展,农民致富增收。
山阳县充分发挥国家科技特派团优势,积极邀请特派团团长来山阳研究制定帮扶方案、科技特派团管理服务办法、2022国家科技特派团联系山阳工作计划等,建立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农业主导产业和科研项目、人才需求清单,征集筛选食用菌种植、坚果种植等农业主导产业26个,农旅融合发展项目、野猪的保护与危害防治项目等科研项目18个,无性系茶苗繁育技术人才、茶系列产品开发技术人才、茶旅融合发展人才等岗位需求15个,供国家科技特派团开展帮扶服务。加大“组团式”帮扶力度,组织50名科技特派员、10支人才服务团下沉一线送技术、送服务,进企业、兴产业、促振兴。
(商洛市山阳县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