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今年以来,兴平市牢牢把握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核心地位,聚焦中心大局健全招引机制,围绕产业发展创新服务模式,紧扣人才培育搭建合作平台,立足现实需求强化人才支撑,不断拓宽人才助推乡村振兴新路子,持续激发乡村人才振兴新动能。
健全机制引才,构建招才“大格局”。坚持党管人才总原则,兴平市高点站位,统筹谋划,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指导督促各职能单位将业务工作与人才招引同安排同部署,鼓励引导用人主体积极推动、适度参与,有效形成组织部门牵总、职能单位落实、社会各方助推的共管格局。结合兴平实际,制定印发《关于统筹推进人才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实施方案》《兴平市2022年人才振兴工作要点》,研究出台《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具体措施》,从搭建平台、岗位管理、引进渠道、人才培育等七方面制定22条措施,为人才向基层流动提供政策依据。
立足产业聚才,架起集智“连心桥”。坚持以产业链构筑人才链,以人才链提升产业链,采用市场化选聘、合同化管理的模式,与项目带头人或专家团队签订劳动合同或聘用协议,形成“专家教授+企业技术骨干+县管人才+乡土人才”人才链,累计创建市级“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5个,吸纳入站专家29人。探索建立“首席农艺师+合作社(企业)+农户”技术服务模式,选派41名农业专家、乡土人才进驻农业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推广新技术、开展科技服务,先后推广新技术13项,示范种养殖面积2万余亩。
搭建平台育才,共建校地“大舞台”。坚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总原则,邀请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来兴开展“双百工程”对接交流工作,围绕共建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推进联合办学项目、电商发展、医技服务水平提升等内容进行交流磋商;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宝鸡文理学院等多所高校建立人才援助合作关系,探索建立学术研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指导服务、人才培养等合作模式,有效缓解自身人才不足的矛盾,促进科技、人才与市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和产学研紧密结合,实现地方与高校互促双赢。
挖掘需求用才,激发振兴”动力源”。针对乡村人才资源紧缺的实际,选派540名政治素质硬、综合能力强的年轻干部对全市181个村(社区)开展驻村帮扶,完善补齐乡村人才、信息、技术等资源短板;以“人才下基层 智汇促振兴”为主题,设立农业、教育、卫健、科技4个专家服务团,组织100余名专家人才深入基层服务;建立兴平籍在外高层次人才专家库,初步吸纳入库人才20人,同步建立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积极引导兴平籍在外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优秀人才回乡投身基层一线干事创业,让各类人才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动力引擎。
(中共兴平市委组织部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