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而乡土人才在农村成长,熟悉乡村环境和情况,对于乡村人才振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就目前农村实际而言,乡土人才振兴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困难:
一是乡土人才留不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大量手工艺人流向城市,有的甚至在城市安家或定居,农村空壳村较为普遍。二是农村务工赚钱难。以农耕经济为主的农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成年劳动力只能单纯务农,没有其他务工机会,收入普遍较低。三是能力提升有瓶颈。单打独斗式的农户经济对乡土人才等高素质农民的技术要求不高,能力培训提升没有机会和平台,作用难以发挥。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建议从以下三方面深入挖掘乡土人才资源,加快乡村人才振兴步伐:
一、政治吸纳,让乡土人才聚集在乡村。分三步梯进,一是把乡土人才发展成党员,政策调控适当增加农村党员发展指标,推荐优秀乡土人才加入党组织,通过党组织将乡土人才凝聚起来;二是把优秀乡土人才培养成村干部,村“两委”换届时,对敢于担当、带富能力较强的乡土人才可优先提名作为村干部候选人,通过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增强他们的使命感;三是把乡土人才推荐为代表委员,市县人大、政协换届时,可以考虑将特别优秀、对乡村振兴做出突出贡献的乡土人才优先推荐为市县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让他们感受到自我价值,充分释放工作活力。
二、技术入股,让乡土人才创业在乡村。一是支持乡土人才技术入股集体经济,依托村级优势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具有一定技术的乡土人才可以持技术入股集体经济产业,按照技术成分协调设定占股比例,年终按照收益进行分红。二是支持乡土人才自主创业,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向部分技术含量较高、具有带动效应的乡土人才发放小额贷款,支持他们成立小微企业或牵头组建经济合作组织,为乡土人才搭建平台,保障乡土人才的经济收益,让他们安心投身乡村,在乡村振兴舞台上大显身手。三是支持乡土人才兼职顾问,鼓励农村经济合作社、产业园区等聘请技术过硬的乡土人才担任顾问,指导产业规模化发展。
三、双向培育,让乡土人才活跃在乡村。一是深入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工程,将乡土人才纳入全员大培训,发挥农业农村、文化旅游、工信等行业优势,集中优势资源对乡土人才开展创新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互联网经济等专业化培训。二是支持乡土人才提升学历,依托村干部学历提升等系统工程,优先安排进入村干部序列的优秀乡土人才进入大学校园进行脱产学习、提升学历,增强他们助力乡村振兴的履职能力。三是组织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或园区建立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践基地,组织相关乡土人才配合上级下派的产业指导人员对周边产业相关的群众开展技能培训,带动乡村振兴规模化推进。
(乾县县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