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是乡村人才振兴的主阵地,乡镇必须发挥重要作用;村一级是乡村人才工作的基础,是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乡村人才振兴,必须充分发挥乡镇和村两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发展类型和人才需求,制定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培训工作要讲求实用、实效,突出结果导向。根据当地需求积极对接培训平台,推进各行各业人才技能振兴和职业技能提升,不断提升乡村人才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乡村人才振兴的提出,形成了城市人才工作和乡村人才工作并重的局面。我们要充分认识乡村的特点,把握乡村人才工作与城市人才工作的不同之处,探索乡村人才工作的规律,形成乡村工作的新模式,确保乡村振兴宏伟目标的实现。
乡村人才振兴的提出标志着乡村人才工作进入新阶段
乡村人才振兴提升了乡村人才工作的重要性。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中办国办专门下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对乡村人才振兴提出明确要求。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使乡村人才工作的重要程度大幅度提高,把乡村人才工作提到了与城市人才工作同样的高度,大大提升了乡村人才工作的地位。
乡村人才振兴突出了乡村人才工作的整体性。过去我们提的较多的是农村实用人才,是六大人才队伍的其中之一。2011年出台的《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提出了农业科研人才、农技推广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农业生产性人才、农村经营性人才和农村技能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要求。这些都很重要,但这仅是从某一方面人才队伍建设的角度提出的要求。乡村振兴要求的不是哪一类人才的发展,而是乡村社会经济文化各类人才的整体发展,涉及农业生产经营、二三产业发展、乡村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农业农村科技等方面的20多种不同类型的人才,是对乡村人才的全面要求,更加注重乡村各个人才队伍的协调发展和整体水平。
乡村人才振兴强调了乡村人才工作的紧迫性。中央提出的目标是,到2025年,乡村人才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乡村人才初步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本要求。目前乡村人才工作的基础还相当薄弱,很多工作尚未破题。实现这一目标,时间相当紧迫。乡村人才振兴不是简单城市人才工作的照搬,需要抓住乡村的特点,大胆创新。各地各有关方面,特别是基层需要整合工作力量,尽快形成工作方案,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全力落实中央要求。
乡村人才工作特殊的环境条件
乡村人才工作与城市人才工作有很大不同,乡村人才工作的特点,是乡村面临的条件和环境决定的。
第一,乡村是指城市之外的广袤地区,人口居住相对分散。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亿多人,占总人口的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亿多人,占总人口的36.11%。截至2016年底,全国城镇土地总面积为943.1万公顷。目前我国耕地面积为19.17亿亩。实际上,城市以外的地区,除了不适合人居住的之外,基本属于乡村的范畴。这么广袤的地区,居住那么分散,如何开展乡村人才工作值得认真研究。
第二,大多数地区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尽管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乡村已经开始有了工业,但是我国绝大部分乡村还是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主。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公布的数据,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92.9%从事种植业,3.5%从事畜牧业,2.2%从事林业,0.8%从事渔业,0.6%从事农林牧渔服务业。以农业为主的特点,对农村人才工作的对象和人才工作的方式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第三,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条件与城市有明显差距。由于乡村的条件限制,学校、医院、文化娱乐设施等整体水平低于城市。据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2019年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的床位城市为8.78个,农村为4.81个,而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的床位只有1.48个,有的农户到乡镇医院还很远、很不方便,乡镇医院的医疗水平也无法与城市医院相比。其他教育、文化设置与城市也有较大的差别。这给乡村人才工作特别是乡村引进人才工作带来很大影响。
第四,乡村总体受教育水平低于城市。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20》公布的数据,全国农林牧渔业人员,从未上过学的占7.4%,只上过小学的占38.8%,上过初中的占45.9%,高中或中专的占6.8%,大专及以上的占1.0%;而制造业的相应数据为0.8%,11.0%,48.8%,22.1%,17.3%。与此相应,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35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6021元,城镇为农村的2.64倍。这是人才工作的基础,人才培养工作、引进人才配套工作,都与这些有密切关系。
探索乡村人才工作的新路子
构建有效的工作格局。乡村人才振兴,首先要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乡村的管理体制与城市有较大区别,如何落实党管人才原则,需要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过去的人才工作,是在县以上地方党委建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有关方面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通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协调和推动各项人才工作。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一般只设到县,乡镇不设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也不参加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但是乡村人才振兴情况不一样,乡镇是乡村人才振兴的主阵地,乡镇必须发挥重要作用;村一级是乡村人才工作的基础,是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乡镇党委和村支部不明确定位,乡村人才振兴就会悬在空中。乡村人才振兴,必须充分发挥乡镇和村两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然,乡镇很多机构是县一级的派出机构或直属机构,学校、医院及一些公共服务机构人和事大都不归乡镇党委政府直接管,完全由乡镇和村来负责本区域内的乡村人才工作,职能和责任是不匹配的。因此,需要对县、乡镇和村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在乡村人才振兴中不同的职能定位,形成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工作格局。
高度重视各类返乡人才。突出乡村的特点、适应乡村的需求,把重点放在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上。要创新政策、放宽政策,积极吸引本地的大学毕业生回乡工作,打通他们的回流渠道,创建回流机会和平台,吸引一批有志向、有能力的人才扎根农村。大力支持农民工、退役士兵等返乡发展。地方政府需要发挥政策引导和调控功能,不断出台和完善支持返乡创业的政策,构建起良好的乡村创业环境,吸引他们返乡创业。积极鼓励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为家乡做贡献。从乡村出去的成功人士,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很愿意在乡村振兴中贡献一份力量。要高度重视这个群体,鼓励他们带着资金、项目和情怀投身乡村创业中,对促进乡村人才振兴发挥引领和带头作用。
立足本土人才的培养。乡村的条件有限,引进人才难度较大,实践证明,如果不具备相应的条件,引进了也难免是“飞鸽牌”。因此,乡村振兴需要积极引进所需人才,更要立足培养本土人才。目前各级各类技术培训中心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但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好,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得还不够紧密。这需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发展类型和人才需求,制定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培训工作要讲求实用、实效,突出结果导向。根据当地需求积极对接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及社会化培训机构等可利用的培训平台,借助多方力量,推进各行各业人才技能振兴和职业技能提升,不断提升乡村人才竞争力。
更加注重智力引进。对乡村人才振兴来说,要把智力引进作为一个具有潜力、更重要的方式,结合乡村特点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智力引进办法。智力引进要注意用好计划派遣和市场引进两种方式。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国家对乡村人才的支持,建立健全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等。另一方面,把急需的专家和各类人才请到乡村讲学、技术指导、合办项目等。要利用乡村田园风光、空气质量好,适合度假、养生等短期居留的优势,通过市场的方式吸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到乡村短期工作。退休人员是一个重要的人才资源,他们经验丰富,很愿意为乡村振兴做贡献,要把各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智力引进的重点。
把科技人才放在突出位置。科技水平代表竞争力,科技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也影响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乡村经济,无论是农业、养殖业、加工业,都需要科技介入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乡村振兴所需要的科技人才,主要是从事科学技术的应用特别是成熟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人才。要鼓励乡村和农业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形成科研成果转化机制。要高度重视农村科技推广人才队伍的建设,形成从农业科技专家、专业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到农民科技人员的多层次、多种类的科技推广梯队。
(作者系中国人才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