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国家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后,省市乡村振兴局也相应挂牌运转,乡村振兴战略已然从规划蓝图走向实施阶段,金台区紧紧抓住人才振兴这个关键,从头雁队伍提升、后备力量培养、选调生助力、驻村工作队接力四个方面确保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
强头雁队伍素质。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支书。村党组织书记作为头雁,能力素质能否匹配乡村振兴的要求至关重要。在“两委”换届工作前,金台区就着眼乡村振兴战略,对候选人的年龄、学历提出明确要求,通过“五优选、五能选、十不选”三张清单,选优配强村党组书记,全区共有23名新提名书记当选,实现了学历升、年龄降、素质升。换届后,金台区委组织部、金台区委党校、区民政局联合举办金台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课程设置上突出“优”“实”“新”,紧贴时代发展需要,还积极组织村党组织书记赴浙江大学参加各批次“学浙江,提能力,促振兴”培训班,促进头雁队伍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提升能力素质。
抓后备力量培养。着眼长期规划,汇聚乡村人才振兴蓄水池。严格落实《宝鸡市村党组织书记县区委组织部备案管理办法》,以村级日常工作为平台,把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选派到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征地拆迁、信访维稳等重点工作、重大项目一线锻炼。全区140名后备力量大部分进入本届村“两委”班子,部分已走上村党组织书记岗位。根据后备力量队伍动态调整机制,近期,各镇街通过选拔程序及时补充一批后备力量,确保每村不少于2人,区委组织部更新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信息库,从镇街党(工)委领导班子成员、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第一书记中确定1名结对帮带干部,确保每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至少有1名镇村干部联系帮带,为后备力量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打造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和接班人。
促到村任职选调生助力。将严格到村任职作为选调生培养与充实村级人才力量的重要途径,从制度机制入手,出台《金台区到村任职选调生管理暂时办法》,完善选调生到村任职工作、学习、生活各项规定,压实各级管理责任,形成镇街党工委直接负责,区委组织部牵头管理,并明确1名镇街领导班子成员、1名选调单位领导、村党组织书记“3+1”联系帮带的工作机制。同时,将选调生工作经费拨付镇街,购置生活用品,为到村任职选调生安心工作创造便利条件,近期,组织召开到村任职选调生工作座谈会,听取选调生工作汇报,强调纪律要求,明确下一步工作安排,要求选调生遍访村户,开展国情调研,并协助制定村五年规划,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贡献智慧。
派驻村工作队接力。脱贫攻坚期间,我区驻村工作队在7个贫困村坚持吃住在村,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多次在省级交叉检查中位列第一方阵。1名第一书记更是作为代表参加了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为延续脱贫攻坚工作中好的经验,金台区下好先手棋,提早谋划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派驻事宜。坚持“区级统筹、包驻一致、因村选派、人岗相适”原则,明确驻村工作队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的工作职责,将政治素质好、热爱农村工作、敢于担当、甘于奉献、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作为人选条件。计划向全区7个脱贫退出村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向12个乡村振兴重点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向3个软弱涣散村选派第一书记,持续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向5个集体经济薄弱村选派第一书记,协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向39个村选派联村指导员,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高效开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干部人才支持。
(宝鸡市金台区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