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是国家在1992年批准的第一批博士后工作试点省份之一。28年来,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陕西努力贴近国家方针政策、贴近陕西实际、贴近博士后事业发展需求,摸路子、搭台子,有力促进了博士后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积极完善政策,不断加大支持
先后出台《陕西省博士后工作管理规定》《加强博士后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意见》《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管理暂行办法》《陕西省博士后事业发展计划》《陕西省博士后专项基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规定,为博士后事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和资金支持。尤其是2016年以省政府名义印发的《关于加强博士后人才创新创业工作的意见》,凸显了省委省政府对博士后人才的高度重视。《意见》从人才吸引、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和学术交流及服务社会等四个方面提出了11项针对性很强的资助措施,为吸引更多的博士后人才到陕创新创业提供政策保障。
目前,陕西全省获准设立16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8个工作站、118个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1个中国西部海外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在站博士后突破2000人,累计培养博士后科研人员10082人,博士后出站后超过60%留陕工作,在相关行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仅十三五期间,陕西就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个、工作站10个,设立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81个;累计招收博士后4956人、出站1921人,出站后留陕工作1200余人;先后有2706名博士后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和特别资助,162名博士后获“西部地区博士后人才资助计划”资助,79名博士后入选“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30名博士后入选“香江学者计划”和“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115名博士后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省本级累计为博士后提供各类资助15594.65万元。
人才活力显现,创新成效显著
博士后潜心科研热情高涨。全省博士后在站期间承担的研究项目数量增长较快,尤其是申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西部地区博士后计划、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入选人数增长明显,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西部地区博士后计划和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的数量增速较大,五年间分别增长了61.5%、26倍和2.6倍,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从2016年实施以来,四年间入选人数增长了3倍。与同年进站人数相比,五年间的入选率始终保持在63%以上,入选人数和入选率一直处于西部省份领跑者的位置。
博士后研究成果质量显著提升。近五年陕西省博士后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奖26人,获省部级科技奖180人,博士后发表的SCI等核心期刊论文数量13188篇,年均增长26.84%。
博士后成长成才速度不断加快。许多博士后出站后都成为所在单位学科带头人,不少人晋升为正高级职称,还有不少人入选国家人才工程并受到表彰。近五年出站留陕工作的博士后全部被授予副教授职称,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7人入选长江学者,13人入选省特支计划,31人入选省“科技新星”,26人获省青年科技奖,19人的科研论文被评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另外,有1名出站博士后在2017年入选中科院院士。
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陕西注重搭建产学研平台,推动科研成果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更加到位。近五年全省博士后设站单位与企业或高校技术合作的数量逐年增加,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企业技术合作项目5167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高校研究机构技术合作84项,与3782家企业或高校实现合作,实现产学研的广泛深度融合,有效促进了高校学科建设与企业技术改进的良性互动,极大增强了博士后研究工作的生命力。
参与经济社会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近五年全省博士后参与企业研究项目的情况总体较好,直接参与企业的项目数量达到1494个,占近五年博士后研究项目总数的39.3%;通过项目的研究间接参与企业研究项目的达1790个,两者总计占近五年全省博士后研究项目总数的86.4%。博士后参与企业研究项目的主动性在升温,研究项目的实用性在不断增强,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在不断增强。
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的程度不断提高。2015—2019年全省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已签订合同的博士后研究项目转化数量达到954项,其中大部分已经进行实质性产业化应用,部分项目已经产生了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