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才之窗 / 人才动态 / 正文
陕西省农村科技开发中心总农艺师王西锐

秦巴山区结出产业脱贫“幸福果”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0-07-07 08:03

95861593997600426.png

图为王西锐(右)正在讲授猕猴桃种植技术。

王西锐,果树学硕士,高级农艺师,现任陕西省农村科技开发中心总农艺师,是陕西省“三秦学者”岗位科研骨干专家。在猕猴桃花粉生产及省力化授粉技术、猕猴桃溃疡病综合防治、猕猴桃栽培关键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适用技术研究成果。2019年获科技部“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

2020年6月的一天,陕南雨期已经到来,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的紫阳县时晴时雨,山高路弯,泥泞湿滑。紫阳县双坪村是陕西省科技厅包扶的深度贫困村,地理位置偏僻,产业发展受限,是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这就是科技特派员王西锐将要去服务的村子。

王西锐到了紫阳县新华书店门前时,双坪村猕猴桃种植户黄永军已经早早到这里等候了,看到王老师,黄永军热情得就像见到了亲人。跨上黄永军的摩托,他们一起奔赴猕猴桃园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摩托车颠簸着往山上爬,半路上碰上了浓雾,路况更加复杂,好在又过了一个山头就出了雾团,天色又明朗起来。他们要去的是位于双坪村海拔最高处的7组刘兴春家的猕猴桃园,然而走着走着有一段路摩托车也无法继续行进,决定徒步上去。走了约半里路,便进到田野小道,踏着没膝的青草,没走多远王西锐鞋里已经渗进了水,走起路来咯吱咯吱响,但他没有吭声,到了梯田的斜坡路他的脚滑出鞋子,大家都笑了。

来到地里,看到水泥杆已栽好,钢绞线已拉好,王西锐很振奋,他看着一株株大小差异,迥然不同的猕猴桃,像对着一群可爱的顽童,时而兴奋,时而惋惜。他滔滔不绝地向村民们讲起了技术细节,又是讲果园夏季管理技术,又是讲幼树整形技术。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王西锐一口气讲了两个小时,汗水浸透了衣服,但他似乎没有感觉到。下山的路上,又给作为技术骨干的黄永军开了小灶,持续讲了一系列技术要领,嘱咐他细心操作,积累经验和技术,力求做得最好,给村民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这样的产业技术指导是王西锐的家常便饭,除此之外集中培训也是他的强项,就在此前,他还在岚皋岚福瑞公司猕猴桃园召开了培训会,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培训讲解时,大家认真聆听,全场鸦雀无声,探讨时大家争先恐后,气氛热烈。

王西锐是陕西省科技厅18个省级科技特派员产业技术服务团300多名成员之一,是猕猴桃团的骨干成员,他深知扶贫是己任,脱贫的长远措施是产业支撑,不仅要扶志,还要扶智。他切身感受到了群众战胜贫困的干劲,深受感动,暗下决心助他们一臂之力。看到扶助对象在发展产业、增加后劲的长远利益与外出打工的眼前收益之间摇摆不定,对猕猴桃管理懈怠的情况后,他苦口婆心,以形象的比喻,鼓励他们养好产业这个“儿子”,助力养老增收。帮助猕猴桃种植户增收脱贫,推动地方发展猕猴桃产业,让他实现了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的价值。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