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县育才中学,是一所集体育特长特色为主的初级中学,在校学生260人,多年来坚守“崇文健体,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一手抓素质教育,一手抓教学质量,教育教学成绩连续8年居全县第一,2018年在宝鸡市初升高统一成绩检测,在全市162所初级中学中位居第22位,山区县第一。8年中,500分以上的学生占全县中考学生总数的42%,特优生占全县总数的38%。近年,育才中学先后获得省级示范性体校、全省冰雪大会团体第二名等殊荣,摔跤队实力在全市处于第一方阵,在校生赵鑫隆夺得2019年“舒华杯”陕西省青少年轮滑+越野滑雪全能锦标赛男子乙组300米金牌。这些振奋人心的好成绩,让人们看到了山区教育的希望和未来,探寻成绩背后的点点滴滴和辛勤付出,让我们对山区以及边远地区如何激发人才活力,凝聚干事创业激情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启迪。
一、经验和做法。
“倾情付出才能闻到生命的醇香”。多年来,育才中学一直秉持学校苦管、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三苦’精神,并将它深深地融入到打造太白一流名校这个目标的具体实践中,抓校风、带教风,严学风,转作风,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浴火重生和美丽蝶变。
(一)班子带头,担当尽责。育才中学领导班子始终坚持“先行一步、多做一点”的工作理念,教师人手不足,班子成员及时补位,主动加课;寄宿制学校管理时间长,班子成员以身作则,严格遵守纪律制度,认真做好学生思想引导、安全教育、食宿管理等工作,主动承担学校晚自习的跟读任务,积极承担教学外的工作,有效减轻教职员工负担,身体力行做表率,全力保障一线教师潜心教学,全身心投入工作。
(二)因教施策,创新机制。一是管学生,贴心精细。积极探索寄宿制学生管理方法,实行晚间巡察制度,确保学生在校安全。坚持离校安全教育,定期与学生家长沟通,并向家长写信提醒,增强学生和家长安全意识。关心学生日常生活,关注问题家庭学生成长,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了学校的关爱和照顾。二是抓管理,不拘一格。学校管理上实行“首见负责制、分工不分家”,全体教职员工人人参与校务管理,一岗数责,互相补充,充分凝聚工作合力。三是带队伍,强化师资。面对专业师资不足的实际问题,学校主动给教师压担子,鼓励教师尝试跨学科教学,并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一专一辅开展教学工作,逐步培养出了一支一专多能教师人才队伍。充分利用苏陕协作平台,推荐教师赴徐州贾汪区观摩学习,拓展视野,汲取教学经验。四是建机制,激发热情。充分考虑不同学科的课时量以及跨学科代课的因素,合理设定课程系数,并以此作为绩效考核依据,提升教师代课的积极性。
(三)刚柔并济,凝心聚力。学校在全力抓好刚性管理的同时,致力于打好管理“亲情牌”。管理制度在制定和执行上充分考虑怀孕、哺乳、生病教师的特殊情况,刚柔并济,体现人文关怀。关注教师的思想动态,校领导与教师开展谈心谈话,充分给予表达和宣泄的机会,积极倾听意见建议,及时开展疏导教育。利用业务学习会、专题党课等平台,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班子成员始终与老师干在一处、想在一处,上门家访、下乡送教,校领导亲自带队,与教职工打成一片,在工作点滴中增进感情和信任,将全体教职工紧紧团结在一起,凝聚了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四)树立典型,示范带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育才中学坚信“树立一个榜样,带动一批先进”的激励机制,结合校情,积极采取措施,推动教育教学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根据教师年度教育教学成效和表现,分类评出教学工作先进,并在大会上进行表彰。利用校庆等重大活动,设立功勋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服务人员等奖项,对为学校建设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职工分类表彰,激发全体教职工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增强了凝聚力、向心力和职业认同感,在全校乃至全县范围内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二、对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提高山区教育质量的启示。
一是锻造正能量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山区教育质量的前提。建校之初,育才生源匮乏,学校存续难以为继,由此激发起全校教职员工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由生存危机而引发的忧患意识由此产生,并成为该校做好教学工作的强大动能。学校一班人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凝聚正能量,弘扬正风气,锐意进取、敬业奉献的团队精神,成为他们战胜困难,稳步前进的关键因素。
二是注重人文关怀是提高山区教育质量的动力。在建立完善质量评价和奖罚制度保障体系,坚持按制度衡量、依制度考核、照制度奖罚,维护制度严肃性,提高教职工工作规范性和自觉性的同时,注重做好对教职工的感情投入和人文关怀,对教职工遇到的生活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争取政策扶持以及暖心、爱心活动予以帮助和照顾,对还在哺乳期的女老师,在晚间自习尽量少安排课程,即使有课也合理调整,让老师不因上课而耽误照顾孩子。通过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管理,促进大家搞好团结和沟通,形成心齐劲足的干事创业氛围,这是应对目前山区教师队伍不稳,管理难度大的重要举措。
三是分类施策管理学生是提高山区教育质量的核心。该校学生来自不同乡镇的农村家庭,一半还是留守少年,近三分之一学生为单亲家庭或问题家庭。原生态家庭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重要影响,育才中学根据本校以农村学生为主、问题家庭学生占比高等特点,在教育管理上十分注重心理关怀和沟通交流,班会、校会主动征求学生意见,倾听学生心声,及时化解不良情绪,同时加强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注重食堂饭菜营养搭配,并适时采纳学生意见建议,定期入户走访,让这些缺失父母关爱的孩子在学校得到家庭般的温暖,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是教师一专多能是提高山区教育质量的关键。师资力量不足、专业不对口是目前各校普遍面临的问题,育才中学把培养一专多能教师队伍上升为学校战略,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采取老带新,专帮余,互相听课,取长补短,研究教法,切磋技能,并通过示范课、赛讲课、技能课等形式,自我加压,积极探索,成功解决了专业师资不足,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不明显这一难题,为其他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
五是注重精神力量引领是提高山区教育质量的根本。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追求和梦想,如何使自己的追求和梦想融入实际,融入工作,融入岗位,就必须培育精神力量。育才多年来重视精神力量的引领,而精神力量的核心是加强学校的党建工作,通过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精神力量就会在教职工自觉的基础上呈现倍数效应。他们通过教育教学实践一再证明,抓教学提质量需要教育工作者扑下身子抓,静下心来想,安下心来做;要“安安静静做学问、兢兢业业搞教学、踏踏实实干教育”。因此,“三苦”精神和实干精神成为引领该校质量提升的有力抓手。育才中学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学校管理上一定要注重团队精神,通过强党建带管理,强党建铸师魂,培育精神力量,注重鼓励激励,努力形成昂扬向上的风气。突出人性化管理,增强教师职工的荣誉感,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工作热情,勇担太白教育的重任。
三、对激发山区人才队伍活力,凝聚干事创业合力的启示。
由于受自然条件、工作生活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山区以及偏远地区人才队伍普遍存在“引进难、留住难”以及干劲不足、动力不足、队伍不稳等问题,我们通过对育才中学这一个例的分析和研究,探寻到的经验和做法对于激发山区人才队伍活力,凝聚干事创业合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是激发人才活力,精神的力量是不可或缺和持久的因素,甚至在特殊时期是第一位的因素。育才中学实施的“以敬业赢尊重,以奉献赢尊敬”的管理理念和倡导的“学校苦管,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三苦”精神、班子成员中形成的身先士卒,带头示范的协作品质、教师中形成的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团队精神,使这个学校“崇文健体,立德树人”的氛围异常浓厚,学校上下充满着乐教善学,昂扬向上的正能量。在同样的工资待遇和生活环境下,育才中学的教学条件比起乡镇许多学校还有一定差距,承担着传授知识和培养特长的双重目标,以农村学生为主的生源和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体制使得该校教师工作任务和工作压力比其他学校要繁重许多,但该校教师甘守清贫,敬业奉献,他们的职业情怀和奉献精神在新时代教师队伍中熠熠生辉,教师的良心、工作的责任心和对学生的爱心凝聚成育才教职工对教师职业的初心,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心。初心不改,忠心不忘,是育才现象背后蕴含的精神力量。所以,用精神的力量凝聚人,用精神的力量鼓舞人,这是激发人才活力的重要法宝。
二是激发人才活力,要坚持目标引领。育才中学自觉摒弃满足现状、小富即安的心态,始终立足校情、放眼长远,在全市范围内看位次、找差距、定目标、谋进位,站在全省全市教育发展的前沿和全局的高度想方设法办好山区教育,用大格局明确目标,用大视野规划未来,用大干劲比拼争先,向一流质量奋进,向一流水平挺进,向一流名校跃进。联想到太白县连续三年获得全市优秀县区荣誉称号,在一定程度上靠的是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树立起来的“在全国有影响,在全省创一流,在全市争第一”的太白目标、“小县也能干大事,小县也能成大业,小县也要争一流”的太白自信和“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太白精神。目标越大,动力越足,眼光越远,事业越旺。多年来,育才中学就是用“打造一流名校”目标激励广大师生,目的是激励全体教职工追高逐远,团结协作,永不懈怠,一往无前,向着全市、全省名校目标努力奋斗,不懈追求。
三是激发人才活力,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育才中学班子成员充分发扬身先士卒、敢为人先的团结协作精神,带着大家干,做给大家看,率先垂范,做出榜样,同时给人才成长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创造一种人人干事创业,人人皆可成才的条件和途径,营造出吃苦不吃亏,出力能出彩的环境和氛围,极大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人才活力,领导班子的示范带动作用至关重要。
四是激发人才活力,要给与人文关怀和榜样引领。结合山区实际,人才队伍既要引,还要留,更要稳。要对基层干部和一线教师、医护人员要给予更多的关心爱护,尤其要对那些多年扎根山区,热爱太白而且成绩突出的干部和教师医护人员要给予褒奖和鼓励,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感、职业获得感和社会荣誉感,在全社会把对职业的良心,对工作的责任心和对山区的爱心这种好风气树立起来,把干事创业、爱岗敬业、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这种正能量聚合起来,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干部人才队伍,使干部队伍人心稳,活力强,干劲足。
五是激发人才活力,要完善激励奖励机制。结合山区和偏远地区特殊困难和具体条件,抓紧出台对山区及偏远地区人才尤其是教育体育、医疗卫生和科技文化工作者的鼓励政策,奖励措施和激励机制,解决目前反映比较突出的奖励激励没有政策依据,人才队伍活力不强的现实问题。要在工作环境、工资收入、福利待遇方面给与保障和适当倾斜,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让人才能安心发展,增强留在基层、服务基层的吸引力。做好人才服务工作,思想上激励、工作上关心、生活上照顾,拓宽人才施展才华的空间,注重从基层优秀人才中选拔干部,要让服务基层、扎根基层,为基层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得到提拔和重用,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笔者系太白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太白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