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才之窗 / 人才动态 / 正文

他带乡亲们念好天麻“致富经”

—记佛坪农村实用人才、丰祥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领办人董水成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0-03-18 14:49 作者:高贵桂 陈卫东

阳春三月,佛坪县岳坝镇女儿坝村也春光无限。3月4日,董水成穿过山茱萸花海,来到了他的“聚宝盆”——丰祥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天麻产业园,2017年以来他成功培育野生苔麻,栽植的零代天麻种连年丰收。

2.jpg

近三年来,丰祥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累计为贫困户分红9万元,发放务工工资6万余元,惠及51户群众。从2017年收获天麻0.6万公斤、收入10多万元,到2019年收获1.2万公斤、培育种子近0.4万公斤,获利30多万元……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是“土专家”董水成带领乡亲们念好天麻“致富经”的坎坷之路。

因爱结下“天麻缘”

“刚开始种天麻,是机缘巧合!”2001年,董水成的妻子突发神经性偏头痛,饱受折磨,他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多方求医,偶然获得天麻治头痛的偏方,买天麻给妻子食用后疗效很好,但长期食用的经济成本,让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难以承受。

“要长期吃又买不起,就自己种吧!”那段时间,县上、镇上只要有培训,他都去参加,认真听、做笔记,不懂就问,晚上睡觉还在琢磨。2001年,他买了35元的天麻种子,种了10平方米,五个月里,他守在坡上悉心照料,到10月底却只在地角挖了4斤天麻,刨去种子成本,仅获利29元,连功夫钱都没有赚到。

屡败屡战终成功

从2002年开始,董水成连续三年共投入3000元,发展600袋菌袋天麻种,均告失败,还欠下外债,村民们也说他“不务正业瞎折腾”。“那段时间,我经常看中央电视台的《致富经》,那些致富能人历经多少磨难,却不改初衷最终成功。我这点小失败和那些人相比,根本就不算啥。”董水成感慨说道。

2005年,董水成自费到留坝、西乡等地打工,学习天麻种植技术。2006年回村又一门心思改良技术。他参观天麻种植大棚,参加“天麻状元”雷兆财的技术培训班,听农技专家专题讲座,到县图书馆查阅资料,考取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同时,开辟试验田,把自己制作的菌棒和专家成品菌棒做对比,每天记笔记写体会、积累经验,并与同村有菌种生产技术的何立明共同研究,靠着手摸、嘴尝、土壤、水分的感温,终于掌握了天麻种植、育种技术。

致富不忘乡亲们

敢想才能敢干。五年时间里,面对外购密环菌品质低、没有发展资金的困境,董水成千方百计找支持、筹资金、做宣传。他筹集1万元举办天麻观摩会,和县科协、农行联系,争取天麻基地科技示范点建设项目和20万元扶贫小额贷款。驻村“四支队伍”也主动帮他解决人力、资金、销售难题。

2017年,在各方帮助下,董水成牵头成立佛坪县丰祥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分红,还跟他学习技术,到合作社务工增收。

“我们跟着董水成学技术还有钱挣,真好!”女儿坝村脱贫户何兆荣说。在董水成的帮助下,何兆荣去年种植天麻收获1000公斤,创收2万元,务工收入7000元,今年他放弃外出务工,在家一门心思学技术种天麻。脱贫户何立明去年种植天麻2000平方米,收获商品麻近1万公斤,获利近20万元,今年打算再增加500平方米扩大规模。

绿水青山间奔出好日子

“我想带动乡亲们,在西河两岸的坡地上都种天麻,让天麻帮大家都富起来!”自己富起来的董水成不忘乡亲们,毫不保留地教给村民天麻种植技术和要点,在抖音、微信等平台推介村民们种的天麻,不出村就被浙江、湖北、湖南等地客商抢购一空。2019年,董水成被佛坪县农业农村局评为“佛坪县产业扶贫技术服务土专家”,并注册“秦南水成”天麻商标,对天麻进行加工,今年准备开网店、开农家乐开发天麻宴。

1.jpg

去年,女儿坝村收获天麻近5万公斤,产值达100万元,如今全村八成以上、149户村民种植天麻近2万平方米,种植2000平方米以上的大户达5户,小天麻成为助农致富的“金疙瘩”,绿水青山成为致富的“金山银山”。

 

 


责任编辑:卫鲜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