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麟游县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把思想武装作为根本,着力强化“编外”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
一是坚持破立并举,让“编外”人才有奔头。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畅通“编外”人才依法合理进入体制内渠道,对工作实绩突出、模范作用发挥显著的“编外”人才,破除身份限制,经组织程序认定,直接选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坚持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的方式,开辟“绿色通道”特设聘用。对特定行业专业技术人才,采取技术顾问、入股分红等激励保障机制,柔性引才用才,推动创新和成果转化,做到不求所有、但为所用。同时,对特殊优秀“编外”人才,创新薪酬激励方式,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等薪酬制度,坚持破立并举,让“编外”人才有奔头。
二是强化政治引领,让“编外”人才有归属。对现有“编外”人才,本着最大诚意,努力创造条件和机会。建立人才荣誉表彰体系,制度化推进各类“编外”人才评优树模活动,在各类人才评选表彰中,提高“编外”人才比例,对从“编外”人才队伍中产生的各类优秀份子,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同等条件下优先落实相关待遇,提升他们对现有体制机制的认同感,增强“编外”人才融入实现伟大梦想征程的归属感。加大在“编外”人才中发展党员力度,在指标上予以倾斜,积极依托“两新”党组织打造“枢纽型”阵地,增强“编外”人才对党执政兴国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教育引导各类人才始终与党同心同德、爱国报国。
三是推进政治吸纳,让“编外”人才有地位。对引进到医疗、卫生、教育、煤炭化工等行业的急需紧缺“编外”人才,采取任职、兼职等方式进入管理层,直接参与单位研究决策,扩大专业特长的影响力和传帮带作用。对行业性“编外”人才,聘请为行业特聘专家、客座教授或某一专业领域观察员,颁发聘书并发放一定报酬,参与政府工程项目的论证咨询,并定期现场指导。对农村实用人才,由县级层面统筹管理,组建专业化、本土化服务团队6支,根据产业技术需求统一调配,增强了人才服务基层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是持续优化服务,让“编外”人才有温暖。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建立健全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与“编外”人才结对帮扶机制,加强思想联系和感情交流,在重要节点、重大事项走访慰问,及时解决工作生活难题。按照不低于县级财政预算3%的比例,建立人才关爱帮扶基金,及时将党的关爱和温暖送到困难“编外”人才手中。综合运用产业政策和财政、税收杠杆等措施,支持和保障“编外”人才创新创业、优先发展,实现增“人数”与得“人心”有机统一。确定每年5月份为“人才工作宣传月”,对“编外”人才的创新成果和先进事迹着重宣传,通过营造舒适宽松的人才环境,增强“编外”人才的获得感,促进各方面优秀人才不断向党的伟大事业中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