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解放思想,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给创新创业创造以更好的环境,着力解决影响创新创业创造的突出体制机制问题,营造鼓励创新创业创造的社会氛围,特别是要为中小企业、年轻人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为高技术企业成长建立加速机制。陕西是科教大省,在关键技术领域有很多创新成果,应充分发挥陕西科教资源优势,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更好助力陕西追赶超越发展。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服务体系,构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民生建设大领域,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形成更多先进的创新成果。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吸引人才用好人才。陕西高等教育资源丰富,据统计,2018年陕西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9.3%。发挥高校人才荟萃、学科齐全、思想活跃、基础雄厚的优势,发挥在陕高校毕业生资源优势,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的就业工作,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推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的就业。鼓励和吸引在陕高校毕业生留陕就业,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积极干事创业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营造良好环境,拓宽就业新空间。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高校要主动适应需求,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深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度,培养和输送大批高素质人才,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创造优质的就业岗位和更多的就业机会,用好高校和科研机构密集的优势,加大对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引进力度,把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和创新创业优势。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同频共振,让招商与招才并举,让引资与引智并重,广泛吸引各类创新人才特别是紧缺人才,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加大政策扶持和宣传力度,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教育引导,搭建创新平台,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在落户、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支持,并加快健全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和监管力度,加强税收、社保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保障人才的合法权益。加强政策宣传力度,注重总结经验,充分运用新媒体,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宣传好相关人才政策,及时推广有创新、有成效的先进做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品质,用良好的人居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高校毕业生在陕西就业创业。
加强大数据平台建设,做好人才服务工作。对各地区、各行业及相关企业的引智政策和用人需求进行整合和推送,提高人才服务的专业化、便捷化水平。加强与各高校的信息对接,促进人才供需信息的有效畅通和精准推送。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在职业介绍、就业创业指导培训和岗位开发等方面提供专业服务。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省情民情,充分认识陕西的发展优势和潜力,加强对学生职业发展的全过程引导,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引导学生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作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