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城市西庄镇镇域中心区,有一道别具一格的亮丽风景线——“千万工程”示范样板郭庄村。它用短短5年时间,实现了“后进”变“先进”,强势逆袭,跻身引领“千万工程”示范创建的先进典型,成为全市聚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缩影。如今,它不仅是城市北部农资农贸集散地和游客“打卡地”,更承载着全村村民和谐共融的美好愿景。
然而,这个新晋“网红”的背后,却是镇村干部、群众同心协力、积极参与村务监督,推动村务监督治理创新的最佳印证。
韩城是“四联调解”的发源地。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谋深做实“全过程监督”文章,系统推进“枫桥经验”理念深化、制度集成和实践探索,推动基层监督融入基层治理,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保障。
村监委会是护航清廉乡村建设的“前沿哨兵”,如何增强这支队伍的“战斗力”,把村级小微权力盯紧看牢,是各地做细做实基层监督的重要课题。2023年以来,韩城市纪委监委把行政村数量较多、集体经济类别较全面、群众信访存量较大的西庄镇作为试点,积极探索镇级纪检监察组织与村监委会有效衔接,盘活有限资源释放最大监督效能的方法和路径,逐步形成了组织调动、上下联动、机制撬动协同发力的“三动”工作法。
近年来,“三动”工作法在西庄镇推进基层治理、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有目共睹的显性成效,村务监督体系更加制度化、规范化,有效助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以组织调动,促进村务监督质量更高。建立镇级“清廉监督员”队伍,由西庄镇党委任命,将各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聘为镇级“清廉监督员”,扩权赋能,赋予镇党委监督员身份,宣传廉洁文化,助推清廉村居建设。制定监委列席制度,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常态化列席村“两委”会等重要会议,对村党务、村务、财务等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质询和提出建议。规范职责权限,镇纪委制定下发《西庄镇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手册》,明确村务监督委员会及其成员职能职责、业务流程和工作方法。
以上下联动,倒逼村务监督效能更优。定期召开工作例会,西庄镇纪委根据当前各村突出问题和重点工作,每月初开展“一对一反馈+集中交办”,下发监督检查及线索摸排任务交办单,明确工作内容、时限与要求。贯通“三项”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对本村工作及“两委”干部、村民小组组长、党员进行平级监督,对镇包村同志在村工作履职情况进行向上监督,对“异村”问题进行跨村监督,对全镇发现的问题进行监督并及时上报至镇党委或镇纪委。明确碰头议事制度,各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和成员之间每月召开村级碰头会议,分析、研判当前工作;镇纪委不定期召集单个或部分村务监督委员会召开镇级碰头会议,对当前复杂、疑难问题进行专题协商。
以机制撬动,助力村务监督力度更强。落实线索直通机制,各镇级“清廉监督员”在工作中发现重大问题线索苗头时,经村务监督委员会初步核查属实后可直接将问题线索上报至镇纪委;镇纪委将进行专项研判,经向镇党委请示后,从快从严从实进行处置。实行办结反馈机制,各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将镇纪委“一对一反馈+集中交办”反馈问题、“镇村两级”碰头协商问题、“三项”监督发现问题等以“两台账一清单一报告”形式反馈至镇纪委。实行督导考核机制,镇纪委对工作不及时、不到位的监督对象下发《监督检查问题反馈单》,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限,对工作开展不力、敷衍了事的个人或集体严肃追究相关责任,全面提升监督质效。
面对新形势新命题,紧跟时代步伐,突出问题导向,韩城市不断推陈出新,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而西庄镇推动构建基层纪检监察与村务监督有效衔接的典型成功案例,更是被陕西省纪委推广宣传,为全市乃至全省开展村务监督工作提供了可参考的规范化标准。
“阳光村务”“小微权力”“红旗支部”……一项项新制度,不断为村务监督增添新举措,为全市完善推广“三动”工作经验注入新活力。下一步,韩城市西庄镇将继续发挥村监会贴近群众、深入群众的优势,通过联组走户、民主议事、联合监督,把监督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使村监委会这支“哨兵队”把村务监督的责任扛得更加主动、坚定。
村务监督“加速度”,乡村振兴“稳增速”。全市将不断丰富创新组织调动、上下联动、机制撬动“三动”工作法体制机制,强化村务监督效能,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村级权力运行更阳光、更透明,变“忧居”为“优居”,为全市村集体经济稳步壮大、高质量发展注入基层纪检“监督引擎”,共绘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