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潼关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文旅兴县”发展战略,依托壮阔山河和悠久历史文化,文旅产业“一城三园一街”布局成效显现,逐步形成以潼关古城景区为龙头带动的全域旅游体系,叫响“山河表里千古潼关”文旅品牌,不断刷新潼关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度。2024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311.2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9.36亿元。
提能升级,公共文化服务迈上新台阶。2024年以来,潼关县以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造县域文化服务中心,对文化站从阵地条件、人才队伍、服务效能等5个方面进行全面升级,申报特级文化站1个,一级文化站4个,全年公共文化场馆累计服务群众16.78万人次。举办第五届陕西潼关黄河生态旅游文化节、首届村舞大赛等各类文化活动900余场次,惠及群众18万余人次。开办“金城百姓艺术学堂”8个门类200余课时,开设暑期少儿文化艺术培训班15期,受益群众5300余人次。同时,2024年全县各级图书馆共接待读者4万余人,文献外借册12.6万册,线上服务3.8万人次。线下组织开展“流动服务进社区书香沁润暖人心”“共建书香潼关同享读书之乐”流动图书进校园等阅读推广活动50余期,线上开展“好书推荐”“名师讲坛”“廉政书籍推荐”等各类栏目600余期,全民阅读热情不断增高。
守正创新,文化遗产保护实现新突破。近年来,潼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守正创新,助力文物事业发展,文物保护利用各项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突破。在全市率先完成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野外调查工作,开展文物进校园活动10余场,潼关县博物馆累计接待2000余名青少年开展研学参观,并以国际博物馆日等为契机,组织文物宣传教育活动。陕西省非遗项目“潼关肉夹馍”亮相2024年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作为非遗代表赴西安鄠邑区参加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会展销,万盛园酱菜、面酱等产品;作为非遗代表参加2024全国国庆文化和消费月活动非遗大集展示;黄河老腔参加央视节目《欢迎来我家乡过大年》、2024年陕西省关中五市联盟非遗展演活动及“春雨工程”边疆行活动;实施非遗传承育苗工程,在滨河小学开设非遗传习班,成立少儿社火队,全年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40余场次。
稳进提质,文旅产业发展释放新效能。潼关县围绕现代旅游产业链、乡村旅游产业链、文创演艺产业链、黄金文化产业链、非遗文化产业链、体育经济产业链6条重点文旅产业链,策划包装潼关县非物质遗产展示中心建设项目、潼关县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等6个重点项目;成功申报“三秦四季和美乡村”陕西省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为港口社区争取“三秦四季和美乡村”专项资金;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在古渡口景区设置古城微缩景观,制作安装旅游标识标牌;实行旅游服务保障领导包联机制,联合公安、消防等部门扎实开展旅游安全巡查保障工作。
(供稿:潼关县文旅局)